森木塞姆千佛洞
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约八十里雀尔塔格山山腰间。共有洞窟五十二个,是古代龟兹王国东境最大的一处石窟寺。形制、题材与风格大致与克孜尔石窟一致,其年代约在4—8世纪左右。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东北约40千米处,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遭到破坏,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约八十里雀尔塔格山山腰间。共有洞窟五十二个,是古代龟兹王国东境最大的一处石窟寺。形制、题材与风格大致与克孜尔石窟一致,其年代约在4—8世纪左右。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东北约40千米处,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遭到破坏,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松源县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以松溪为名。元属建宁路。明、清属建宁府。民国初属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60年与政和县合并,改名松政县。1962年复置。19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册府元龟·外臣部》: “自号吐蕃为宝髻。” 地在今西藏乃东、穷结县境。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乌鲁木齐县东南。《后汉书·班勇传》:延光三年(124),“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柳中”。
一作炭浦。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范蠡曰,“吴封地百里于越,东至炭渎”。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相传春秋吴封地百里于越,东至炭渎,即此。
古道路名。北魏筑,以道出灵丘县,故名。北起今山西大同市,南越恒山,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河北定州市,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魏书·太祖纪》:天兴元年(398),“发卒万
元至元三十年 (1293) 改羁縻柔远州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三十一年 (1294) 升为散毛府。
即碣石宫。战国燕筑,在今北京城西南。唐陈子昂 《燕昭王》 诗: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唐永徽五年 (654) 以处月部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后废。
1913年改蒲犁厅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在色勒库尔 (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古蒲犁国为名。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4年改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南马村。《清一统志 ·泽州府》: 南马镇 “在陵川县西。有堡”。在浙江省东阳市西南部,南邻永康市。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马,人口1.1万。以马氏建居南江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