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强县

武强县

①西晋置,属武邑郡。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 (小范) 西南旧城村。北魏神端中废,太和十八年(494) 复置。北齐移治今武强县西南街关镇 (旧武强镇)。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周属深州。元属晋州。清属深州。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51年迁治小范镇。

②南朝宋侨置,为广州郡治。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北齐为东平原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长山县。

③南朝梁天监元年 (502) 改武刚县置,属邵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南一里。陈省入都梁县。

④北齐改经县置,属广宗郡。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里经镇。隋开皇六年 (586) 改置经城县。


(1)古县名。(1)南朝宋武帝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长山镇。为广川郡治。北齐、北周为东平原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长山县。(2)南朝梁大通三年(529年)避太子纲讳改武冈县置,治今湖南省武冈市北。属邵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南部。属衡水市。面积445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武强镇。战国赵武遂邑。西汉置武隧县、武强侯国。元鼎二年(前115年)废武强侯国。东汉武隧县改武遂县。西晋析武遂县置武强县,治今旧城,属安平国。《畿辅通志》:“武强山一名弓形山,晋名县取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武遂县省入武强县,徙治今武强镇,并为武邑郡治。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周属深州。蒙古太祖十九年(1224年)升东武州;太宗六年(1234年)降为县,属深州;十一年改属祁州;中统二年(1261年)改属晋州。明因之。清属深州。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衡水专区。1951年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1952年属石家庄专区,1954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并入献县。1962年复设武强县,属衡水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6年划归衡水市。地处冀中平原区、滏阳河下游,地势平坦。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盛产红枣。有化工、电器、轻纺、建材、机械加工等工业。武强镇为中国民间木板年画五大基地之一,素有“年画之乡”美称。石黄高速公路、307国道和饶小、武小公路经县境。


猜你喜欢

  • 小清河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之清河。明《辽东志》卷1:小清河在“城(开原老城)东门外。源出分水岭,西南流,至城南与大清河合”。②即辽宁铁岭县南懿路河。明《全辽志》卷1铁岭卫:小清河在“城南六十里。源出归德州南

  • 老人岩

    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四里。《舆地纪胜》卷114融州:老人岩“在城西五里。旧传有垂白老人柱杖悠扬其上。洞在山半,高峻不可登。旁有一洞穿出,阔五六丈,深二十丈。郡因其势,增延屋阁,凭栏一视,如在半天

  • 白雅特城

    在今广东湛江市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法国强租广州湾后建,为经营广州湾之首府。是扩大侵略广东西南之据点。1943年为日本占领,1945年收复,属新建之湛江市。

  • 蜉蝣岛

    即浮游岛。今山东莱州市西北海中芙蓉岛。《方舆纪要》 卷36作 “蜉蝣岛”。

  • 明郭宗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十五里老营乡。为大小金川北路要隘。《清史稿·海兰察传》: 乾隆三十七年 (1772) 十二月,“进攻明郭宗,突入寨门,焚转经楼,直捣美诺”。

  • 中山国

    ①春秋狄人所建。又称鲜虞国。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初期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市)。公元前406年为魏所灭。寻又复国,迁都灵寿(今灵寿县西北)。公元前323年与韩、燕、宋同时称王。公元前296年为赵

  • 杨梅堡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南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三水县:西南巡司“在县(今三水市西河口镇)东南十二里。地名杨梅堡,旧有西南寨,洪武三年改置巡司,并置驿于此”。

  • 胪朐河

    又作驴驹河、龙驹河、陆局河。即今源出蒙古国肯特山,东流注入中国呼伦湖的克鲁伦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胪朐河,“沿河董城北东流,合沱漉河入于海”。古水名。又作龙驹河(《金史·地理志》)、驴朐河(

  • 获 (獲) 麐渡

    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方舆纪要》卷33嘉祥县: 获麐渡,“ 《志》 云: 在县东南漕河旁。地名大长沟”。

  • 怀戎堡

    北宋崇宁二年(1103)置,属会州。在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东南共和乡(打拉池)。明初置千户所于此。成化十年(1474)改名打剌赤堡。古城堡遗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