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军
①五代方镇名。后周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邓州 (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
②五代吴越置,治所在婺州 (今浙江金华市)。北宋废。
③蒙古至元四年 (1267) 于女菁平置,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元史·赵匣剌传》: 元至元九年 (1272),“击败宋将张钰军于武胜军”。即此。后改为定远州。
(1)五代方镇名。周以威胜军改名,治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2)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置,治今四川省武胜县南旧县。属重庆路。后改为定远州。
①五代方镇名。后周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邓州 (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
②五代吴越置,治所在婺州 (今浙江金华市)。北宋废。
③蒙古至元四年 (1267) 于女菁平置,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元史·赵匣剌传》: 元至元九年 (1272),“击败宋将张钰军于武胜军”。即此。后改为定远州。
(1)五代方镇名。周以威胜军改名,治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2)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置,治今四川省武胜县南旧县。属重庆路。后改为定远州。
即今云南弥勒县西南盘江东岸拉里黑村。滇越铁路经此。
①即三门仓。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五里黄河北岸下仓村,今已沦入水库中。《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于三门 “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②在今甘肃泾川县西
东汉改都梁侯国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东七里桥。三国吴宝鼎元年 (266) 改为武冈县。西晋复置都梁县,属邵陵郡。移治今湖南隆回县。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武冈市东北。以县西都梁山得名
一作朱尔马台河。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吉尔马台河,为鄂尔坤河上源之一。在塔米尔河之南。即辽、元时所称金河(按坦河)。
在今湖北应城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应城县: 高楼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涢水滨,以峰峦层叠而名”。
即今新疆博湖县东南博斯腾湖。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7: 博斯腾淖尔 “在哈喇沙尔城南四里。东西袤三百余里,广半之,周七百余里。亦名待雅海子。北岸受奇尔归图郭勒、海都郭勒两水,而海都郭勒为大”。
即今贵州纳雍县。1932年于此置纳雍县。
十六国后凉升番和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晋书·吕纂载记》: 吕弘 “改封番禾郡公”。即此。北魏改名番和郡。十六国后凉置,治番禾县(今甘肃永昌县)。
清阿勒坦淖尔乌梁海部内河流之一。即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卡通河上游丘亚河。《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统部》:阿勒坦淖尔乌梁海部“西界由达尔钦图河起,至阿尔占山巴勒塔尔罕山呼巴图噜山止”。
唐筑。在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 中。《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 五月,“筑望仙召于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