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帘洞

水帘洞

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南。《清一统志·台州府一》:水帘洞“在仙居县西南六十里披云山南。有水自山顶悬崖而下,散温若珠帘”。1962年顶建水库,惟大雨时有瀑布。

②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三官庙北。清孔贞瑄《泰山纪胜》称:“飞瀑从西北来,净如垂练,洞口藏帘中,水弱时隐约可见。”


(1)景点名。(1)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花果山巅、三元家庙团圆宫东侧。洞中宛如堂奥,清泉纷挂,洞口崖缝滴水,点点坠落,恰似冰晶玉球,串以成帘。洞外石壁上有水帘洞、灵泉等题刻。再上有明代“神泉普润”、“高山流水”二石勒,笔势雄浑而豪放。水帘洞在和吴承恩同时代人张朝瑞写的碑记里已有记载,《西游记》里写成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外西侧尚有清道光帝为两江总督陶澍写的“印心石屋”真书题勒。(2)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千米处。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是桐柏山著名风景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洞内雕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咚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洞下溪水旁建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称颂水帘洞的奇绝和幽美。(3)在湖北省西部大神农架东北、金银山附近峭壁下部。水从高约百米的壁顶下泻,落入壁脚莲池内,宽近10米,终年不断。水大时,酷似巨幅匹练,震撼群山;水小时,宛如银色薄幔,轻柔飘洒。其遮掩之洞,名之“水帘洞”。穿过水帘,即可入洞。内部宽狭不一,高低不等,忽曲忽直,时左时右,幽深秘邃;奇岩怪石,多具形象,或若雄狮烈马,或若灵猿仙鹤,琳琅满目;流水滴水,皆富回响,或若吹笙品箫,或若鼓琴击金,声声悦耳。邻近数里,有一大河拦断去路,河内之鱼,不论大小,全呈黑色,确属罕见。为神农架胜景之一。(2)集镇名。在陕西省彬县西北部、水帘河入泾河处南岸。水帘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40。村南有花果山,明嘉靖时于道旁石壁刻“花果山”、“水帘洞”字样,故名。清初已分水帘东西二堡。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特产彬州梨、大晋枣。有水帘洞煤矿及木制工艺品加工业。西兰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后洋山

    在今福建安溪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后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最高,下为下畴。一名大洋山”。

  • 辽源州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置,属昌图府。治所在郑家屯(今吉林双辽县)。1913年改为辽源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治今吉林省双辽市。属昌图府。1913年废。

  • 边和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属顺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一带。贞观元年(627)废。

  • 矣马洞驿

    又名矣马驿。明置,属阿迷州。在今云南开远市东北逸马邑。

  • 伊克苏站

    又作意气松、伊奇松站。清置,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条下:“(图依屯站)过此八十里有伊克苏小站。”

  • 长泰县

    ①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武胜场为县,并改名长泰,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属漳州。元属漳州路。明、清属漳州府。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

  • 红亭

    在今安徽萧县西。《春秋》:昭公八年(前534),“秋,蒐于红”。杜注:“红,鲁地。沛国萧县西有红亭。”《水经·渠水注》:“今萧县西有鸿沟亭。”即此。

  • 大旺砬子

    在今黑龙江饶河县西。1934年冬, 日伪军分路向暴马顶子游击根据地进攻,占领了暴马顶子。1935年1月, 日军又调集八百余人,继续对根据地进行讨伐。游击队把分散的队伍集中到大旺砬子一带,埋伏在日军必经

  • 青要山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三经》: “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水经·河水注》: “青要山,今谓之疆山。”

  • 女观山

    ①在今湖北枝城市北。《水经·江水注》:夷道县“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 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衍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 山木枯悴,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