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连县
1930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治所在涂坊(今福建长汀县南涂坊乡)。以长汀、连城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后迁驻赖坊(今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12月裁撤。
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0年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以两县各一字为名。治今福建省长汀县涂坊,后迁赖坊(今长汀县汀州镇南)。1931年撤销。
1930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治所在涂坊(今福建长汀县南涂坊乡)。以长汀、连城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后迁驻赖坊(今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12月裁撤。
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0年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以两县各一字为名。治今福建省长汀县涂坊,后迁赖坊(今长汀县汀州镇南)。1931年撤销。
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鄂拉山口。一说在共和县西北海南山。《新唐书·薛仁贵传》:咸亨元年(670),讨吐蕃,“军次大非川,将趋乌海。仁贵曰:‘乌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
春秋楚地,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竹山县境。一说在今丹江口市境。《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子越自石
亦名班巴、宾巴、冰坝。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边坝即达隆宗,又名宾巴。”“边坝”,藏语意为吉祥、光辉。1960年与沙丁宗、杰顿谿合并设边坝县,后迁驻东马同。
即菏泽。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禹贡》:“荥波即潴。通荷泽。” 又云: “导沇水,东流为洛,入于河,轶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即“菏泽”。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普陀江 “在州 (今邓川镇) 北。其上源即浪穹县之宁河,东流经州北,折而南,流入于西洱河。 一名㳽苴佉江。 或谓之葡萄江, 即普陀之讹
在今湖北省保康县东南三十里黄堡镇。清置汛,有外委驻防。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大桥镇。为唐新井县治所。北宋著名学者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故里。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宋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云:“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
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龙颈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清远县西北有龙颈墟。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武陵县:“又有右史堰,(长庆)二年,刺史温造增修,开后乡渠,经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