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川县

汶川县

北周保定四年(564)置,为汶山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元和志》卷32汶川县:“县西汶水, 因以为名。”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八年(625)属茂州,天宝元年(742)属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茂州。元至元十九年(1282)废,后复置。《元史·武宗纪》:至大二年(1309),“诏改松潘、叠、宕、威、茂州安抚司为宣抚司,迁治茂州汶川县”。即此。明宣德七年(1432)移治寒水驿(今汶川县西南绵虒镇)。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2年移今汶川县(威州镇)。


在四川省中部偏北。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 4084.7 平方千米。人口11.2万。辖6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西汉置绵虒县,治今县西南,属蜀郡。东汉建安末于此置汶山郡。西晋移汶山郡治汶山县(今茂县北),废绵虒县。北周置汶川县,治今址。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为汶山郡治。唐、宋属茂州。元、明、清因之。1913年属川西道,1914年属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阿坝藏族自治州。1958年与茂县、理县部分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三县分置。1987年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东北部接龙门山西南段,西南为邛崃山东部分支。属高、中山峡谷地带。岷江东北入,右纳杂谷脑河、草坡河、鱼子溪、溪河后东流出境。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建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体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农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兼有薯类、豆类。云豆为出口商品。生漆、花椒、苹果著名。有煤、铁、金刚砂、方解石、大理石、云母等矿。有机械、采煤、水泥、电力、化肥、食品等工业。成阿公路经此,南汶公路终点。有红军烈士纪念馆及刳儿坪、姜维城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别叠里达坂

    亦作别牒里。在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河源附近与吉尔吉斯斯坦分界处。清光绪十年(1884)不平等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自别牒里山豁起,往南顺天山岭,至图永苏约克山豁为止。”

  • 走马冈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方舆纪要》卷91崇德县:走马冈,“《志》云:此为吴、越分疆处,下有洗马池”。

  • 东河阳县

    南朝宋改河阳县置,为东河阳郡治。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洱海东岸大成村。南朝梁末废。古县名。东晋改河阳县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南。为东河阳郡治。南朝梁末废。

  • 六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苏堤上。周密《武林旧事》卷5:苏公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自北而南分别为: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 “六桥烟柳”为杭州胜景之一。

  • 浅澳

    即今广东陆丰市东南碣石镇南浅澳村。清碣石镇驻千总于此。在今广东省陆丰市东南。清时设水师千总驻守。

  • 沙要盐场

    北宋置,在今浙江海盐县东北海沙场。《元丰九域志》卷5秀州海盐县有“沙要”盐场。即今浙江省海盐县东北海沙场。北宋属海盐县。

  • 陵川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泽州。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元和志》 卷15: “因川为名。” 大业初属长平郡。唐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废,后复置陵川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属泽州府

  • 陈元光墓

    在今福建漳州市北三十二里石鼓山。陈元光(657—711)字延钜,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少通经史,娴韬略。唐总章二年(669)元光随父领兵入闽;父卒,代领其众,累立战功,授鹰扬将军。垂拱二年(686)

  • 罗县

    战国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因罗子国为名。西汉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南朝梁属岳阳郡。隋属巴陵郡。《新唐书·萧铣传》: 大业十三年 (617) 巴陵校尉董景珍等推县令铣为主起兵,铣自称

  • 牟定县

    1914年改定远县置,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牟定县。《定远县改名牟定县之原因》:“云南定远县,在三国时曾号牟州,元初置牟州千户,经部议拟定,改名牟定县。”(1914年5月14日《共和滇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