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泉州渠

泉州渠

在今天津市东北。三国曹操为沟通潞河和泃河而凿。渠因在泉州县而名。《三国志·魏书·太祖纪》: “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 《水经·淇水》: “笥沟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自下为泒河尾也,又东泉州渠。” 泉州县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故泉州渠南口必在泉州县东南、笥沟与清河(今海河) 汇口之东。北口当在沟河入鲍丘水口附近。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乌桓时为运输军粮所开的运河。因渠南起泉州县(今天津武清区西南),故名。渠水上承潞河,即今天津市区的海河;下入鲍丘水,合口在泃河口东,称为泉州口,当在今天津市宝坻区境内。其渠北魏时已涸废。


猜你喜欢

  • 河洛

    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正义》:“ 《世本》 云: ‘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帝王世纪》 云: ‘殷汤都亳,

  • 涪江

    亦名涪水、内水、垫江水。在今四川中部,为嘉陵江主要支流。《汉书·地理志》 刚氐道: “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过郡二,行千六十九里。”源出松潘县东北之岷山,东南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

  • 打冷莽柯国

    今印度喀拉拉邦特拉凡哥尔之旧译。清谢清高《海录》:“打冷莽柯国在西岭西北,顺东南风西北约二三日可到,疆域甚小, 民极贫穷。”

  • 和政县

    ①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同和县置,为洮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隋属临洮郡。唐属岷州,上元二年 (761) 没入吐蕃。②1929年析临洮、临夏二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宁河堡 (今甘肃和

  • 安县

    南朝宋置, 属永平郡。 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岑溪县境。南齐以后废。

  • 曼陀罗山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岗更诺尔东。明金幼孜 《北征录》: “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 ‘此即三石山也’。营之西南,曼陀罗山下有寺基,元公主造寺,出家于此。国初废。”

  • 易门所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易门守御千户所,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清康熙七年 (1668) 废。

  • 下作革寨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清雍正元年(1723)置下作革寨土百户。

  • 扶余府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扶州(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辽源以北伊通河流域及辽宁昌图、西丰等县地。辽太祖时改置扶州。渤海国以扶余故地置,治扶州(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一说在今农安县,或说在

  • 银坑

    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明嘉靖 《赣州府志》 卷5: 雩都县有银坑隘。清同治 《雩都县志》 卷6: 银坑隘 “在县东北安富里。 明弘治间张设”。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胜利县后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