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曲镇
即今陕西富平县北流曲镇。北魏置北地郡于此。《清一统志 ·西安府三》 “美原堡” 条下: “流曲堡,在县北三十里,即故通川城处。” 万历 《富平县志》、雍正 《陕西通志》 均为镇。
在陕西省富平县中东部。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流曲,人口2460。古名通川。北魏置北地郡于通川即此。后以在顺阳河曲处得今名。1949年设流曲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棉绒加工、农业机械、琉璃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为孙丕扬故里。
即今陕西富平县北流曲镇。北魏置北地郡于此。《清一统志 ·西安府三》 “美原堡” 条下: “流曲堡,在县北三十里,即故通川城处。” 万历 《富平县志》、雍正 《陕西通志》 均为镇。
在陕西省富平县中东部。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流曲,人口2460。古名通川。北魏置北地郡于通川即此。后以在顺阳河曲处得今名。1949年设流曲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棉绒加工、农业机械、琉璃工艺品等厂。有公路通西禹公路。为孙丕扬故里。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南。《方舆纪要》卷81沅州:沅水驿在“州城南二里”。
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太义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同知驻此。古镇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同知驻此。
在今河北广平县东。《方舆纪要》 卷15广平县: “拳壮河在县东十里。本漳河之支流,亦自成安县流入境,至肥乡县复入于漳。今漳水浅涸,此河遂为枯槽矣。”
明万历四十年(1612)置,属固原卫。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大湾乡。后废。古驿站名。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大湾店境内。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十六国南凉秃发傉檀于此置邯川护军。北魏孝昌二年(526)为广威县治。十六国前凉置,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为广威县治。
唐总章二年 (669) 改东峨州置,治所在峨石县 (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天宝元年 (742)改为温水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禺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流市东南部、陆川县北部地。北宋开宝五年(9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南二十里。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8: 同治九年(1876) 正月,“陕回自胡家堡窜秦渠,南距石家庄,就废堡修三堡”。
①金置,属福昌县。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清宜阳县丞驻此。②金置,属玉田县。即今河北丰润县南四十五里韩城镇。(1)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南部。面积55.7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韩
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南京西路、华山路口。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原名沪渎重元寺,寺址在旧吴淞江下游沪渎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 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 (1216) 迁芦浦之沸井浜畔,即
春秋时纪邑。在今山东莒县西。《春秋》: 隐公八年 (前715),“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注: “浮来,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号曰邳来间。” 《方舆纪要》 卷35谓在蒙阴县西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