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州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济宁府为州,属兖州府。治所即今山东济宁市。辖境包括今山东济宁、嘉祥、巨野、郓城等市县。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济宁县。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降济宁府置,治今山东省济宁市。属兖州府。清为直隶州,属山东省。乾隆后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嘉祥等市县地。1913年降州为县。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济宁府为州,属兖州府。治所即今山东济宁市。辖境包括今山东济宁、嘉祥、巨野、郓城等市县。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济宁县。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降济宁府置,治今山东省济宁市。属兖州府。清为直隶州,属山东省。乾隆后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嘉祥等市县地。1913年降州为县。
①西夏改甘州置,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元初改为甘肃路。②亦作宣化州。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旷县 (今越南河宣省北光州地区)。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大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思安县置,属襄州。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清乾隆 《襄阳府志》 卷4: 漳水在 “ (南漳) 县南一百里。……溶镇会沮水,合流入江。县之立名以此”。大业初属襄阳郡。唐贞观八年
一作纳呼。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西盐池。宣统《新疆图志》卷80鄯善县:西盐池驿“旧名纳呼。旅店一,无居民,无草木,盐池在北山内”。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贡寮乡东南隅,为台湾岛东北端。因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此登陆,称“Santiago”,音译为“三貂”。明末流寓沈光文《平台湾序》称为“三朝”,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有“山朝山
又名大龙溪。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余里,为渠江支流。《宋史· 度宗纪》: 南宗咸淳三年 (1267),“张钰护合州春耕,战款龙溪”。即此。
在今湖北郧县东汉水东岸安阳口。《方舆纪要》卷79郧阳府郧县“马山口堡”条下:“其相近者曰安阳口店。”《清一统志·郧阳府》:安阳口店“在郧县东五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36郧县:安阳口“同治元年,粤逆
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左江东岸杨美。《新唐书·西原蛮传》:长庆间,“黄(洞)贼更攻邕州,陷左江镇”。《元丰九域志》卷9:邕州宣化县有左江镇。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抗蒙元筑,在今四川合江县西五里安乐山上。《元史·旦只儿传》:至元七年(1270),“进至安乐山,复败宋军”。即此。元废。今山城遗址尚存。
又称茶罕章宣抚司或茶罕章宣慰司。元至元八年(1271)置丽江路宣慰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军民宣抚司,属云南行省。治所在罗波半空城(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五十四里石鼓镇)。《元史·地理志》:“
又名逢山、鹊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寰宇记》 卷59内丘县: “蓬鹊山亦名龙腾山。在县西六十三里。《地理志》 云: 中丘逢山,长谷诸水所出。《水经注》 云: 中丘有蓬鹊之山。《郡县志》: 昔扁鹊将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