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源池

济源池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三里。《水经·济水注》: 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西北,……南流与西源合; 西源出原城西”。《元和志》 卷5济源县:济水 “在县西北三里。平地而出,有二源,其东源周回七百步,深不测; 西源周回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皆缭之以周墙,源出王屋山”。《清一统志·怀庆府一》: 济源池,“明李濂记: 济渎祠后有池,是谓东池。西有石桥,桥之西曰西池。……东即东源,周仅百余步,亦不甚深。西即西源,周如东池,深才三四尺耳”。又引刘漪 《西源辨》 称,此东西二池相距甚近,仅一桥之隔,实皆为东源,“池西二里有一源,旧称为龙潭,时出时没,不关水旱,下流径济庙南,会池水于东北。当为济之西源耳”。


古池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济水二源之一。


猜你喜欢

  • 峰州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兴州置,治所在嘉宁县 (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凤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为承化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峰州。辖境相当今越南

  • 三回山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三回山“一名三曲山。中有小港,达县治,水随山势萦回三湾,因名”。

  • 作疃池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作疃村西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作疃池在县西十三里,东注于壶流川。今涸。”

  • 仙女寨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南华林山中。《明史·忠义·周宪传》:正德初,“华林、马脑贼方炽,总督陈金檄宪剿之,平马脑砦及仙女、鸡公岭诸寨,先后斩获千余人”。

  • 阜城市

    1948年淮北解放区由阜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阜阳县。旧市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由安徽省阜阳县析置,治今阜阳市城区。1949年改隶皖北行

  • 新堤 (隄) 镇

    即今湖北洪湖市。清属沔阳州,有守备驻防。民国初属沔阳县,设县佐驻此。1952年改属洪湖县。1958年洪湖县移治于此。1987年改县为市。

  • 上蓬州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索镇

    今山东桓台县治。南朝宋曾于此侨置索卢县,北齐废。《元史·地理志》: 太宗置新城县,“以田、索二镇属焉”。是当时已有索镇之名。1950年桓台县迁治于此。在山东省桓台县境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

  • 武关县

    西魏置,为武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隋开皇初废。古县名。西魏改东恒农郡置,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为武关郡治。隋初废入菊潭县。

  • 安顺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改常乐县置,属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大业初属九真郡。唐武德五年(622)为顺州治。贞观元年(627)属爱州。唐末废。②1913年改安顺府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