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
即希水。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南。浠水县以此名。《舆地纪胜》 卷 74 蕲州: “浠水源出云山。” 《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 浠水 “在县治南。亦名南门河。源出江南英山县之英山下,流经罗田县,入县境,环绕县南合众流。西南至南溪口入江”。
即希水。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南。浠水县以此名。《舆地纪胜》 卷 74 蕲州: “浠水源出云山。” 《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 浠水 “在县治南。亦名南门河。源出江南英山县之英山下,流经罗田县,入县境,环绕县南合众流。西南至南溪口入江”。
即雍梁。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二十四里古城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湣王十二年 (前289),“楚围雍氏”。即此。即“雍梁”。
即今山西黎城县东南小东河。《水经·浊漳水注》: 黄须水 “出台壁西张讳岩下,……其水南流,径台壁西,又南入于漳”。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南榆科乡。清 《畿辅舆地全图》 深州: 榆科镇在 “州东二十五里”。在河北省深州市中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榆科,人口1470。汉代建村,古时此处地势低洼,且多
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明置林墟巡司于此。
又作扪都克依。清雍正十年(1732)设驿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免渡河镇。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云谷山上。南宋乾道中理学家朱熹在谷傍筑草堂,读书于此。《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云谷“地高气寒,又多烈风,飞云所沾,器用、衣巾皆湿如沐”,故名。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大理市西郊天生桥附近。唐樊绰《蛮书》卷3:“开元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和,亦八诏之数也。”在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天生桥。《蛮书·六诏》:“开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
①地区名。指江苏里运河以西、淮河、洪泽湖以东地区。清靳辅《治河方略》卷2下河形势:“淮以南、扬以北,周围千百里泽国也。运河贯其中,东西二堤夹之。西堤以西为上河,泽之所钟,旧有汜洸、白马、甓社、邵伯等十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方舆纪要》 卷11良乡县: 黄山店口在 “县北三十里”。
即尧祠。在今山西临汾市南五里尧庙村。《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六年(492),“诏祀唐尧于平阳”。《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径平阳县故城东……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