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浓岭
又名附农山、芙蓉山。在今安徽无为县北六十里。为巢湖市、无为县界岭。《水经·沔水注》:“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东径乌上城北,又东径南谯侨郡城南,又东绝塘径附农山北。” 《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 浮浓岭在 “州北六十里。亦名芙蓉岭,西北去巢县二十里,两境分界于此。高耸为群山之冠,其上怪石交峙,地势险阻,往来者艰于登陟。正统三年知州王仕锡开凿,行者便焉”。
又名附农山、芙蓉山。在今安徽无为县北六十里。为巢湖市、无为县界岭。《水经·沔水注》:“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东径乌上城北,又东径南谯侨郡城南,又东绝塘径附农山北。” 《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 浮浓岭在 “州北六十里。亦名芙蓉岭,西北去巢县二十里,两境分界于此。高耸为群山之冠,其上怪石交峙,地势险阻,往来者艰于登陟。正统三年知州王仕锡开凿,行者便焉”。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五里古城。东晋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郾城县南。两汉、魏、晋属颍川郡。东晋废。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十年 (前340),“城济阳”。《史记· 苏秦传》:“ (秦) 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 皆此。秦置县。古邑名
南朝梁大同中置,为东巴州治。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以木马河为名。后废。
①在今江苏江浦县西。《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浦县:龙洞山在“县西二十五里。西接天井山,东连西华山及马鞍山”。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舆地纪胜》卷48和州:龙洞山“在含山县西南五十里。有诗酬唱”。《方
1926年改固阳设治局置,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固阳县。以古稒阳塞和汉稒阳县之名,但非旧治。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包头市。面积 5554 平方千米
即今贵州织金县。清康熙三年(1664)于此置平远府。二十二年(1683)改平远州。1914年改织金县。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大宁都司。朵颜卫又称“五两案”,即蒙古兀良哈部,元时此部一支由漠北徙居朵因温都儿(今洮儿河源索岳尔济山)、搠儿河(今绰尔河)一带,后置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
唐属吐蕃。即今西藏那曲县。为青、藏要道。《新唐书·地理志四》 鄯州: “乐桥汤四百里至阁川驿。”
①在今辽宁沈阳市区西顺城街。清康熙二年(1663)由道教东北龙门派祖师郭守真创建。初名三教堂,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名太清宫。为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1912年设“中华道教总会关东道教分会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落温千户置,属曲靖路。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东北二十四里旧州。光绪《续云南通志》陆凉州:“风气和平,无严寒酷暑,四时花开不断。”明、清属曲靖府。清康熙八年(1669)迁治于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