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湑水

湑水

即壻水。又名听水、左谷水。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源出听山,东流径城固县北,入汉水。《水经·沔水注》: “左谷水出汉北,即壻水也……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成固人也,学道得仙……公房升仙之日,壻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约以此川为居,言无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为信然。因号为壻乡,故水亦即名焉。”


古称左谷水,又称湑水河。《水经注·沔水》:“左谷水出(城固县)西北,即壻水也。”“壻”后讹作“湑”。汉水上游支流。在陕西省南部偏西。源出秦岭南坡,经太白县、洋县,南流到城固县入汉水。长165.5千米,流域面积2307平方千米。下游有湑惠渠灌溉工程。建有罗家营水库及电站。支流有红水河、将军潭、太白河、牛尾河等。


猜你喜欢

  • ①又名彭祖、彭城、大彭。夏、商方国。在今江苏徐州市。《国语·郑语》: “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 韦注: “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谓之彭祖,彭城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 涪江水

    即乌江。《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涪陵水 “即乌江别名也”。

  • 宝源县

    1948年由宝昌、沽源二县合并设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即今河北沽源县。1950年撤销,复为宝昌、沽源二县。旧县名。1935年由宝昌、沽源两县合置,治宝昌城(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1950年撤销,

  • 寒冢戍

    一名空冢戍。南朝梁置,属南安县。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汉源镇五斗咀。《梁书·张齐传》:“使齐置大剑、寒冢二戍,军还成都。” 西魏改为开远戍。

  • 徒林

    即 《竹书纪年》 之杜林。西周地名。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国语·晋语八》: 叔向见平公曰,“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又作杜林。西周地名。在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相传叔向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国语·晋

  • 游家洲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游家洲。《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 游家洲 “在府城 (今临江镇)南十里。袁江西来北折,洲在其右也,与万石洲相望。一名双洲”。

  • 三川街

    一名三川店。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三川镇。旧属卢氏县。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清咸丰七年(1857)十月,“追贼至三川街”。

  • 三里坝

    即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六里三里坝镇。清同治《建始县志》卷2《场市》:东乡有“三里坝”。

  • 铜场七峰

    在今福建建瓯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 铜场七峰 “有七峰连属”。

  • 利国山

    即铜官山。今安徽铜陵市南铜官山矿区。《新唐书·地理志》 南陵县:“利国山有铜、有铁。”《元和志》卷28南陵县:利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古山名。又称铜官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旧产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