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滋阳县

滋阳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四十里上滋洋乡。因在滋水之北而得名。大业初属常山郡。唐武德五年 (622) 废。

②明成化七年 (1471) 改嵫阳县置,为兖州府治。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61年改名兖州县。1992年改设兖州市。


(1)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析行唐县置,因在滋水之阳,故名。治今河北省行唐县西北。属恒州,大业初属恒山郡。唐武德五年(622年)省入行唐县。(2)古旧县名。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因避孔丘讳,改瑕丘县为瑕县,寻又改为嵫阳县。治今山东省兖州市。宋为袭庆府治。“以嵫山为名”(《读史方舆纪要》)。金、元为兖州治。明成化七年(1471年)改“嵫”为“滋”。明、清为兖州府治。1913年废府留县。1961年改名兖州县。


猜你喜欢

  • 水口镇

    ①北宋置,属长兴县。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二十八里水口乡。清同治《长兴县志》卷1:水口“顾渚山之水从此出,故名”。唐杜牧有《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诗。②北宋置,属古田县。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北宋太平

  • 王官屯

    即今河北沧县东南王官屯乡。清乾隆《沧州志》卷2坊集:南路有王官屯。

  • 东洋行县

    明嘉靖四年(1525)置,治所即今福建周宁县(周墩)。后废。古县名。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来犯,东洋乱,宁德知县请建行县于周墩,即治今福建省周宁县。后废。

  • 岞山

    在今山东昌邑市南六十二里。岞然高耸,金人置砦于此。《宋史·张邵传》: 南宋建炎三年(1129),张邵使金,至潍州,与金将挞览抗礼。金人“执邵送密州,囚于祚山砦”。《三朝北盟会编》 卷222 《张公行实

  • 白猎山

    亦作北猎山。又名北立山。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百立山。《方舆纪要》卷101恩平县“天露山”条内:“县东北百里有白猎山, 险峻,有瑶寨。嘉靖三十一年佥事杜璁破瑶贼于此。猎一作腊。”

  • 济北郡

    ①秦置,治博阳 (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莱芜,西至德州、平原,东至邹平、阳信,北至河北盐山、海兴等地。西汉初改置济北国。后国除屡改为郡,不久复为国。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徙治肥城

  • 万人敌城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舆地纪胜》卷66鄂州江夏县:万人敌城“在城东黄鹄山顶。亦古城也。西连子城, 下瞰外郭。建炎草窃犯城,郡守命其上以强弩射之, 寇退。因得其名”。

  • 石罗摩山

    在今云南剑川县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17剑川州:石罗摩山“峰高百余丈,屹立如巨人状。亦名将军山”。

  • 洚水

    ①古水名。《水经· 浊漳水注》 称绛渎,《通典》 称枯绛渠。故道自今河北广宗县,经南宫、冀州、衡水三市,至武邑县界流入漳水。是古漳水一时的徙流,久湮。或误以为即 《尚书· 禹贡》 的降水。②即绛水。在

  • 盐井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盐井县。后属西康省,改为盐井宗。1983年复设盐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