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芙蓉江

芙蓉江

①在今江西南康县南章水之别称。《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南康县:芙蓉江“在城南,即章水也。自大庾县东北流,至此澄渌泓深。江之南平沙横衍,数里皆民居,绕东山而下,村巷桥梁多以芙蓉为名”。《清一统志·南安府》:章江,“《南康县志》,章江在县南。一名芙蓉江。相传唐时两岸多植芙蓉,故名”。

②一名洋水、盘谷河。即今四川武隆县东南芙蓉江,为乌江支流。《明史·地理志》 真安州:“南有芙蓉江, 自乌江分流,东北入于黔江。”

③在今贵州东北部,为乌江支流。《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芙蓉江“在真州长官司(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镇)南一百里。源出西南夷界,东流连思义寨,北流入黔州界”。《方舆纪要》卷70真安州:芙蓉江在“州南百里。自乌江分流,东经故思义寨,环流出州东北境,又北入彭水县界,注于涪陵江”。


源出贵州省绥阳县西北,北流经正安、道真二县,至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入乌江。长231千米,流域面积 7367 平方千米。穿行于崇山峻岭,下流武隆县境河谷深切,两岸悬崖绝壁,风景秀丽。由江口、盘古河、悬坝、朱子溪四景区组成。整个景区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山峰和成层分布的洞穴。景区以溶洞奇观、峡谷风光、环境构成“雄、险、幽、秀”的独特风光。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的芙蓉洞,长 2500 米,底宽12~15米,最宽处69.5米,洞高8~25米,最高48.3米,洞底总面积3.7公顷,辉煌大厅面积达1.1公顷,为举世罕见。洞内有钟乳石的全部沉积类型,其中面积达32平方米的巨型石瀑布、红珊瑚池和犬牙晶花池为“芙蓉洞三绝”,世界珍品有汉代古墓群和唐代长孙无忌衣冠冢、清代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区。


猜你喜欢

  • 凯江砦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元史·泰定帝纪》: 泰定元年 (1324),“思州平茶杨大车、酉阳州冉世昌寇小石耶、凯江等寨,调兵捕之”。即此。

  • 莳竹县

    北宋元丰四年 (1081) 置,属邵州。治所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莳竹村。崇宁四年 (1105)废。古县名。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置,治今湖南省绥宁县西南。属邵州。崇宁四年(1105年)废。

  • 牧护关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北牧护关。《清一统志·商州》: 牧护关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与西安府蓝田县接界。或讹为模糊关。俗传古畜牧之地,有南北二关”。明置秦岭巡司于此。又称模糊关。在陕西省商州市西北、秦岭北侧,

  • 海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海州置,治所在朐山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及赣榆、东海、沭阳、灌云等县地。后改为海宁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海州置,治朐山县(今江

  • 个碧铁路

    从今云南个旧市经鸡街、蒙自至碧色寨。全长72.2公里。与滇越铁路衔接。1915年动工修建,1921年建成。

  • 水帘石堡

    即今陕西彬县西北水帘乡。《清一统志·邠州》:水帘石堡“在州西十里明岨山上。南北朝时,土人凿以避兵,依山直上数丈,入石洞中,有石乳丈余,透出山顶”。

  • 岑峰山

    在今山西静乐县城东。《清一统志·忻州》:岑峰山“在静乐县治东五十步,冈峦延亘,城之东北隅跨其上”。

  • 涡阳郡

    北魏景明中置,治所在涡阳县 (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后移今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怀远、宿县、固镇、颍上、濉溪、涡阳、利辛等县地。南朝梁改西徐州。(涡guō) 北魏景明中置,治涡阳城(

  • 天室山

    在今山东青岛市北。《汉书·郊祀志》:神爵元年(前61),“祠天室山于即墨”。《汉书·地理志》:即墨县“有天室山祠”。

  • 天门县

    清雍正四年(1726)以名同圣祖陵改景陵县置,属安陆府。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清一统志·安陆府》:天门山“在天门县西北五十里……两峰峙天,其中如门,县以此得名”。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