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垄遗址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地处京山、随州、安陆三县市交界处。1966年7月发掘,出土鼎、鬲、甗、簋、豆、方壶、盉、盘、车马器等文物。鼎、豆、方壶均有“曾中游父自作器”铭文。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铜器。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地处京山、随州、安陆三县市交界处。1966年7月发掘,出土鼎、鬲、甗、簋、豆、方壶、盉、盘、车马器等文物。鼎、豆、方壶均有“曾中游父自作器”铭文。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铜器。
1912年改南澳厅置,后属广东潮循道。治所即今广东南澳县东北深澳镇。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7年移治隆澳 (今南澳县治后宅镇)。在广东省东部海面。属汕头市。由23个岛屿组成,面积106平方千米。人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芳村区中部。原是河滩地。明代居民在此开荒种地,初名花埭(埭为“土堰”之意),清末取谐音渐称花地。主产蔬菜、花卉,经营花卉盆景。特产“花地杨桃”。花地河经此。
辽开泰三年 (1014) 置,在今辽宁普兰店市附近。金废。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治今辽宁省普兰店市附近。属东京道。金废。
即今红河在云南个旧市南一段。《方舆纪要》 卷115蒙自县: 梨花江“在县东南。源自纳楼茶甸境,流入县界,其上源即礼社江也”。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卷29: “陵子市在 (湘阴) 县西,即林子口县丞驻此。”
三国魏置。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中。《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青龙四年 (236),“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年)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北。建
即曲薛兀儿泽。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
在今陕西澄城县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54澄城县 “壶梯山” 条下: 武帝山 “相传汉武幸梁山时经此”。
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方舆纪要》卷31长山县:“白山马驿在城北门外,旧置递运所于此,今革。”
在今江西弋阳县南。《寰宇记》卷107信州弋阳县:仙人城山“山峰壁立,高五十丈,形如层城,群仙之室。上有池水清冷,与捣药山相对”。《清一统志·广信府一》:仙人城山“在弋阳县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