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

在今陕西西安市三学街。原文庙所在地。北宋元祐二年(1087)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历代都有增添,清初始称“碑林”。现有七个陈列室、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荟萃自汉迄清各代名家手笔,是我国一座书法艺术宝库。碑文内容保存了各种史料,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中尼合文的陀罗尼经幢,是研究中外关系的重要实物。一百一十四石的“开成石经”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原文庙所在地。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立,历代都有增添,规模逐渐扩大,清初始称“碑林”。现有7个陈列室、6个游廊和1个碑亭,共展出碑石墓志 1000 多块,自汉迄清,荟萃各代名家手笔,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真草隶篆,琳琅满目,特别是唐代书法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史维则等人的手笔刻石,最为珍贵。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迹,如米芾、蔡京、赵佶、苏轼、赵孟��、董其昌、林则徐等也为人们所注意。碑文内容保存了各种史料,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中尼合文的陀罗尼经幢,是研究中外关系的重要实物。114石的《开成石经》,两面刻《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等12部经文,共计65万余字,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此外,昭陵六骏浮雕石刻等亦移入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 安 碑 林


猜你喜欢

  • 大古刺宣慰司

    明永乐四年(1406)置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白古(今缅甸勃固)。辖境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正统以后废。

  • 南充郡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果州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西充、蓬安、营山、岳池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果州。②即南部郡。治所在南部县 (今四川南部县)。

  • 哈密厅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置,为直隶厅,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三十八年 (1773)降为散厅,属镇西府。咸丰五年 (1855) 复升为直隶厅。光绪十年 (1884) 属新疆省。1913年改

  • 光水

    亦作洸水。即湟水、洭水。今广东西北之连江,为北江支流。《元丰九域志》卷9:浛光县有光水。《舆地纪胜》卷95英德府:光水“在浛光县。西通湟水,下流至县前,东南流至光口合真水而南。《后汉(书)地理志》:桂

  • 白驹场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白驹镇。旧属兴化县,产盐。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故里。《明史·河渠志六》:万历二十三年(1595),总河尚书杨一魁言:“黄水倒灌,正以海口为阻。分黄工就,则石口

  • 枳县

    ①秦于枳邑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东岸。三国蜀移治今涪陵市。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巴志》: 枳县在 “郡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土地确瘠,时多人士”。东晋永和三年 (347)桓温平成汉后移

  • 乌活图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比契河口北岸。清属三姓副都统。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特林向东南溯流而上,约二百一十里混同江东岸前坎……,对岸为无底侯温下口,地名乌活图,有不剃发黑斤数十家

  • 大梁山

    在今浙江丽水市南,与青田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丽水县:大梁山在“府南二十里。《志》云:山北跨丽水,南接青田,登其巅城郭村落尽在目前”。

  • 龙混镇

    亦名龙居店。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方舆纪要》卷31蒲台县“三姑台”条下:龙居店“亦曰龙混镇。相传宋太祖微时尝潜寓于此”。

  • 茶埠峪寨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茶埠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茶埠峪寨 “在卫城东一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