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狼山
亦名都狼岭。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7永宁州: 都狼山在 “州北六十里。亦曰都狼岭。唐末黄巢寇岭南,溪洞蛮应之,逼桂林城。守将于向引兵与贼战于都狼山,连挫其锋,逐利深入,大战于洛阳陂,后兵不继,日且暮,引还道卒,贼遂陷桂管”。《清一统志·桂林府一》: 都狼山“险峻陡险。明万历中,巡道郭宗磐稍凿平之。下有大长泉”。
古山名。又称都狼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相传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与守将战于此。
亦名都狼岭。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7永宁州: 都狼山在 “州北六十里。亦曰都狼岭。唐末黄巢寇岭南,溪洞蛮应之,逼桂林城。守将于向引兵与贼战于都狼山,连挫其锋,逐利深入,大战于洛阳陂,后兵不继,日且暮,引还道卒,贼遂陷桂管”。《清一统志·桂林府一》: 都狼山“险峻陡险。明万历中,巡道郭宗磐稍凿平之。下有大长泉”。
古山名。又称都狼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相传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与守将战于此。
明洪武六年(1373)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北五里。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以后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
即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五里七曜山。《方舆纪要》卷73石砫宣抚司:大峰门山“两崖壁立,中通人行,有故垒在焉”。
①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长江水“源出东山,北流入桂阳州境,合于舂陵水”。②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元和志》卷32台登县:“长江水本名孙水,出县西北。”
明洪武九年 (1376) 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盖州市。清初废。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治今辽宁省盖州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盖平县。
本名黄土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清《日下旧闻考》卷137引《大政记》:“永乐七年五月,营寿陵于北京昌平县东黄土山,封曰天寿山。”明十三个帝陵皆营建于此。在北京市昌平区北。原名黄土山,又名东山、东
又名弋山、光山、浮光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后汉书·郅恽传》:郑敬“乃独隐于弋阳山中”。
春秋晋人称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左传》: 僖公十五年 (前645),“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杜注: “河外,河南也。” 战国魏人以河南、河西为河外。《史记·魏世家》: “所亡于秦者,山南
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依德尔莫格西北。
1913年改武鸣府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即今广西武鸣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宁市区北部、大明山西。属南宁市。面积 3367 平方千米。人口64.5万,86.6%为壮族。辖14
亦作山河屯。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南山河镇。当呼兰河(细鳞河)注入拉林河处。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南“五十里山河屯镇,分防经历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