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犊口
在今山东高唐县南,西汉大河 (黄河) 所经处。《汉书· 沟洫志》: 元帝永光五年 (前39),“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民河绝”。又,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 “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所在处下,虽令通利,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水害。”颜师古注: “清河之灵县鸣犊口也。” 汉灵县治在今高唐县南南镇乡。
在今山东高唐县南,西汉大河 (黄河) 所经处。《汉书· 沟洫志》: 元帝永光五年 (前39),“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民河绝”。又,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 “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所在处下,虽令通利,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水害。”颜师古注: “清河之灵县鸣犊口也。” 汉灵县治在今高唐县南南镇乡。
即茶王城。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
南齐改麊泠县置,为新昌郡治。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后废。古县名。南朝齐以冷县改名,治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西北夏雷乡。属交州。后废。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
即薄藏布河。今西藏东部波密县境之帕隆藏布。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南汫洲镇。清设把总驻防。
又名华阳山。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古山名。又称华阳山。在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北。相传山南面多金、玉,北面多青雄黄(见《山海经·中次六经》)。
在今江西黎川县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凤池驿“在县北。宋淳祐元年建,元末废”。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乾州城东南三十五里。在河溪东十里。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溪口“右负峻岭,左临深涧,为乾苗出泸溪之路”。
西魏置,治所在丹水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北周废。
在广东省西南部。指阳江以西地区。包括漠阳江、鉴江、九州江、南流江和钦江流域及雷州半岛。历史上为高州、雷州、钦州、廉州和两阳的总称。1950年2—9月,曾设南路专员公署,称南路专区,包括今广东省阳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