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两府

两府

1、秦汉两朝指丞相府和御史府。《汉书·翟方进传》:“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初除,谒两府。”注:“师古曰:丞相及御史也。”

2、宋朝指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盖枢密使唐制以内臣为之,故常与内诸司使副为伍。自后唐庄宗用郭崇韬,与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自此之后,其权渐盛,至今朝遂号为两府。

3、明清指“同知”,义为“第二知府”。


亦作二府。(1)汉代以丞相与御史为两府。《汉书·翟方进传》:“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初除谒两府。”(2)宋代以中书省、枢密院为两府。《小学绀珠》:“两府,中书、枢密。”

猜你喜欢

  • 小学教授

    官名。宋朝诸王宫小学置,正八品,掌本王宫宗子教导之事。

  • 胶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胶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直隶

    政区名。明制京师地区不设布政使司,各府、州直隶于京师,称为直隶。明初建都南京,直隶地区包括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十四府;徐、滁、和、广德四直

  • 缘边交市监

    ① 官署名。隋朝置。掌周边互市之事,设监、副监领其事。畿内互市隶于司农寺,自外互市隶于相关各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入鸿胪寺,隶每方使者署,为互市监。②官名。隋朝缘边交市监长官,置一人,视从八品,掌

  • 文宣王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封孔子的后代原褒圣侯为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见《唐会要·褒崇先圣》。

  • 衔枚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大驭中大夫衔枚中佐官,正一命。

  • 经制司

    宋朝经制使司、经制发运使司、经制边防财用司简称。

  • 善后局

    官署名。清朝后期,在有战事的省设善后局。负责处理特殊的事务,督、抚可以不按常规支款办事。

  • 军议掾

    官名。东汉末、三国魏置。为公府僚属,参议军政。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丞相府属官,掌参议军事。《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

  • 法制院院长

    官名。即“法制院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