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主客郎中

主客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主客郎”互称,为尚书省主客曹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司蕃郎置,为礼部主客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主客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故。五代沿置。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本司公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哲宗元祐(1086—1094)初兼领膳部事,后或与膳部郎官互置兼领,南宋省。明初复置,正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主客清吏司郎中”。参见“主客曹”、“主客司”。


官名。唐置,为礼部主客司长官,掌二王后代子孙和诸藩朝见等事。其后,历代多沿置,至清末废。见《新唐书·百官一·礼部》、《文献通考·职官六·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 经济特科

    科举制科之一。清代设置,属经济类科目。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诏举, 试以策论。取中二十五人,均加升用。

  • 田畯

    官名。周朝置。掌土地耕作等农事的长官。《诗经·幽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毛亨传:“田畯,田大夫也。”官名,周代设此官,主农事。《诗经·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漕标

    清代漕运总督亲辖的军队。统有绿营官兵本标及分防各营,专掌催护粮船事宜。其编制包括本标中、左、右三营,淮安城守营及海州营、盐城水师营、东海水师营。所辖武职官有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官

  • 宫正司

    官署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为宫廷女官衙门。初设宫正二人,正六品。十七年改一人,正五品。增司正一人,正六品。二十七年增典正一人,正七品。次年定制,设宫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掌纠察宫

  • 温禺

    官名。匈奴设此官,为温禺鞮王的简称,分左右,皆由单于子弟充任。《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遂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

  • 医正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医下大夫属官,掌诊治民庶百官的各种疾病,设医正中士、医正下士及医生三百人以佐之。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御酒房

    官署名。明朝内府所属机构,掌酿酒及酒糟制物。设提督太监一员,佥书无定员。宫廷祗应机构。明置,专造竹叶青等各种酒,并糟瓜茄。设提督太监一人,佥书数人。

  • 松潘叠宕威茂州宣抚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原为安抚司,武宗至大二年(1309)七月改为宣抚司,迁治茂州汶川县(今四川汶川),治松州,潘州、叠州、宕州、威州、茂州(今甘肃岷县至四川汶川一带)地

  • 别火

    官名。掌管改火。汉武帝太初元年把秦朝的典客改名为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别火为狱令官,掌管改火。《论语·阳货》:“钻燧改火。”朱注:“燧,取火之木也。改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

  • 乐道安贫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不遇类科目。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诏举,杨膺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