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卫司
官署名。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253)设,专掌皇太子扈卫,隶詹事院。秩从四品。设指挥二员,副指挥二员,知事一员。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诸王府置,掌王府侍卫仪仗。设仪卫正、副各一人,司仗六人。四年,改司仗为典仗。后定为仪卫正一人,正五品; 仪卫副二人,从五品; 典仗六人,正六品。建文(1399—1402)中改称仪仗司,增置吏目一人。成祖初复旧制。
官署名。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253)设,专掌皇太子扈卫,隶詹事院。秩从四品。设指挥二员,副指挥二员,知事一员。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诸王府置,掌王府侍卫仪仗。设仪卫正、副各一人,司仗六人。四年,改司仗为典仗。后定为仪卫正一人,正五品; 仪卫副二人,从五品; 典仗六人,正六品。建文(1399—1402)中改称仪仗司,增置吏目一人。成祖初复旧制。
官署名。北宋前期三司置,分属度支部,掌百官给赐、赙赠例物、口食及冬春衣物等事,由本部都孔目官以下领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官名。北周置,省称诚议。为无职掌散职,多作为加官。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散官名。北周置, 秩正六命。北周加诚议大夫者, 见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九所引隋翊师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内史大纳言扶风
部门的负责人,专掌某事的官员。《史记·陈丞相世家》:“(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
制置使司简称。
参见“左士郎”。
明清两代对会试的别称。因其试期在举行乡试的次年春天,故有此称。
官名。春秋时宋国设置,由宦者充任,掌辅导太子。
官名。见“营缮监”。
官名。即典客丞。
官名。金司天台内部机构有测验科,司其事者员额八人。元司天台沿置,设管勾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