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身府
官署名。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设置左右备身府,掌管侍卫等事。隋炀帝即位,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又各置直斋二人,为副职皆正四品,掌侍卫左右。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皆正六品。千牛掌执千牛刀宿卫,司射掌供御弓箭。见《隋书·百官下》。
官署名。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设置左右备身府,掌管侍卫等事。隋炀帝即位,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又各置直斋二人,为副职皆正四品,掌侍卫左右。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皆正六品。千牛掌执千牛刀宿卫,司射掌供御弓箭。见《隋书·百官下》。
①将军名号。新莽时有五威将军苗訢。②南朝宋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将军合称,皆第四品。陈则为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五将军合称,品位同,秩中二千石。1、杂号将军名。《汉书·王莽传》:“遣五威
①春秋时齐国地方行政区划名。十邑为一卒。首长为卒帅。见《国语·齐语》。②军队编制名。(1)周朝军队一百人为一卒。《周礼·夏官·诸子》郑玄注: “百人为卒。”(2) 春秋时齐国军队二百名士卒为一卒。《国
皇帝的称谓。《汉书·五行志》:“天子曰天辟。”
官署名。清置,为军机处前身,掌军政机要。见《清史稿·职官一·军机处》。参看“军机处”条。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拟伏波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拟光烈将军等号,班阶略高。
官名。简称廷平,亦称廷评、廷尉评。廷尉属官。西汉宣帝地节三年 (前67) 因负责判案的廷尉史任重禄薄而增置,员四人,秩六百石。或说置左、右平二员。负责具体案件的审理,位次于廷尉正、监。东汉唯置左平。魏
西夏第四军官衙。包括行宫司、荐人司、南院行宫三司、马院司、西院经纸寺,沙州经纸寺、定远县、怀远县、临河县、保静县、灵武郡、甘州城司、永昌城、开边城、三处工院、北院、南院、肃州、边境转运司、沙州、黑水、
隋唐均有流外视勋品、视二宝至视九品之差,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唯留萨审府袄祝及萨宝率府、萨宝府史,余皆罢。
官名。即太子左监门副率。
内官名。皇帝嫔妃。西晋武帝定内官,置为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省,明帝泰始元年(456)复置,三年列位九嫔。南齐、梁沿置,陈亦置为九嫔之一。隋炀帝置为九嫔第六,正二品。女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