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正郎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从七品武阶官。
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从七品。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从七品武阶官。
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从七品。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所设各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委员若干人,掌审议法制方面的法律案。
官名。唐朝左右神策军置,武宗会昌五年(845) 定置一人,由中书门下依资拟注。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三部勾院皆置,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籍,任职五年无过犯可出为左、右班殿直
官场用语。宋朝称翰林学士等高级侍从官为禁从。
南宋总领所别称。南宋总领所的简称。参见“总领。
即行为不正的官吏。《汉书·公孙弘传》:“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
官名。即少府监,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分太府寺为少府监,置监、少监,寻改监为令。参见“少府监”。官名。隋炀帝改少府监为少府令,唐武德初复为少府监。
春秋晋国等置下军长官。参见“三军”。
元代宿卫军在用于大祭祀时称为仪仗军。参见“宿卫军”。
传说夏、商分天下为九州,州长官称牧,故统称九牧。《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夏商时的九州之长。夏商分天下为九州,其长官称牧,各掌本州之政令。《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
官名。北宋前期置,见“膳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