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右卫

左右卫

唐代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隋有左右卫府,炀帝时改为左右翊卫,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称左右卫府,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省“”字。有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掌宫禁宿卫。凡亲、勋、翊五中郎将府及外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分配其职务;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朝之日,亦由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则以中郎将代之。府属各有长史、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等员,又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长史掌判诸曹,每年秋季佐助大将军考课。仓曹参军掌俸禄、公廨、田园、食料等事;兵曹参军掌士兵番上等事;骑曹参军掌外府杂畜簿帐、养牧之事;胄曹参军掌兵器等事。左右卫除作为外府的领导机构之外,还有直属的“五府三卫”,称为内府。五府为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每府各置中郎将、左右郎将、录事、兵曹参军事、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中郎将秩正四品下,掌领校尉以下宿卫,总制府事,左右郎将副之。凡五府卫士上番,由该中郎将送名簿至大将军处。

猜你喜欢

  • 座位榜

    宋朝贡举考试时在考场前颁布的一种图榜。又称混榜、座图、座次榜。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亲试进士,于崇政殿两廊设座位,逐一标出举人姓名,榜示座次,命举人依次入座。四年省试,由贡院排定座位次序,使不

  • 皂衣之吏

    穿黑色衣服的官吏。《汉书·萧望之传》:“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尝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注:“如淳曰:虽有五时服,至朝皆著皂衣。”《汉书·谷永传》:“擢之皂衣之吏,厕之诤臣之末。”

  • 关内领侯将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置。《晋书·苻洪载记》: “(洪)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

  • 郡帐下督

    郡门下吏名。《晋书·张辅传》记天水郡有帐下督,即东汉时郡府门下督盗贼之职。参见“门下督盗贼”。

  • 紫宸殿学士

    官名。北宋仁宗庆历七年 (1047),避真宗谥号,改文明殿学士置。八年,丁度罢参知政事,遂加此职。不久,以御史言紫宸不可为官称,改为观文殿学士。

  • 太子内直备身都将

    参见“太子内直备身五职”。

  • 军事编制单位。(1)清代绿营兵制以协为标以下的一级编制单位,由副将统领。参见“绿营兵”。(2)清末新军编制,协为军、镇以下的一级编制单位,以三营为一标,两标为一协,相当于民国时期的旅。

  • 云南诸路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云南道提刑按察司为云南诸路行御史台,治中庆路 (今云南昆明),监治云南行中书省。设官、品秩同于御史台,隶于御史台。二十九年罢,三十年复立。大德元年(1297)

  • 执宪不挠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吏治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 正刺

    宋朝正任刺史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