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藏中大夫

武藏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司长官,员一人,掌各种兵器、铠甲及武士所着袍袄的收藏,保管。下设小武藏下大夫以佐其职,领司袍袄中士、司弓矢中士、司甲中士,司矟中士、司刀盾中士等官属。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罢。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司甲下大夫,掌管甲兵,为司兵(掌管兵械)、司戈盾(掌理戈盾等器)之长。司弓矢下大夫为缮人(掌理制造弓弩矢箙之监督及费用之出入等)、稾人(掌王所用的弓弩矢箙之事)之长。北周合司甲与司弓矢之职,于夏官府置武藏中大夫一人,正五命,掌兵器的收藏。任此职者见《周书·柳庆传》:兄子带韦, “天和五年(公元570年)转武藏中大夫,俄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副职为小武藏下大夫,正四命。所属有司袍袄中士、下士,司弓矢中士、下士,司甲中士、下士,司矟中士、下士,司刀盾中士、下士。

猜你喜欢

  • 郡军府咨议参军

    官名。晋置,会稽太守王舒尝聘请虞预为咨议参军,见《晋书·虞预传》。

  • 铜印墨绶

    官制用语。即以铜铸成印章,在印柄系黑色的绶带,是标志一定官阶的服制,亦称铜印黑绶,规格在金印(章)紫绶、银印(章)青绶之下。汉朝规定吏秩在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者,多应用铜印黑绶。魏晋南北朝时,一些官职的

  • 门下封驳司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置封驳司,隶通进银台司,设同知给事中事二人为长官,凡制敕有所不便皆许封驳,其余常程公事依例施行者不得随意留滞。真宗咸平四年 (1001),令如有封驳事取门下省之印用之

  • 羽骑尉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吏部所置八尉之一,从九品;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武散官名。隋开皇中置,秩从九品下。

  • 左贤王

    匈奴官名。即左屠耆王。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左屠耆王为左贤王,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匈奴尚左,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一般统率万余骑,居单于东方,最为大国。下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

  • 万石

    汉代官吏秩禄等级,凡丞相、太师、太保等皆为万石,实得月俸三百五十斛,一岁四千二百斛。实际发放时往往折合为钱,或钱谷兼发。1、禄秩级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

  • 司天

    辽朝司天监官员之统称。官名,掌观察天象。唐敦煌变文《捉季布》:“昨见司天占奏状,三台八坐甚纷纭。”

  • 刀剑备身军主

    参见“刀剑备身五职”。

  • 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

    武官名,五代时后唐置,《资治通鉴·后唐纪二》记后唐庄宗时“勋臣畏伶官之谗,皆不自安。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李嗣源求解兵柄,帝不许。”

  • 汾祠署令

    官名。即汾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