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书译语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
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
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兵部驾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舆员外郎、司驾员外郎,寻各复旧。五代因之。北宋
官名。见“司狱司”。
官名。清置,为“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长官,见该条。
官爵名。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同“修撰”,见“修撰”条。
官名。秦置,西汉因之。为郎官之一,属车将,位郎中,秩比三百石。掌宿卫,出充车骑。东汉省车、户、骑三将,郎中并属左、右、五官三署,遂不复有车郎。官名,汉置,分左右,分属左右车将,主车,掌宿卫、出充车骑,
官名。西晋时益州牧赵置。北魏沿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六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七品上。杂号将军名,东汉光武置,掌帅兵征伐。《后汉书·杨琁传》:“杨琁字
官名。尚书省主客曹长官通称。三国魏置南主客郎,西晋有南、北、左、右主客郎,东晋省并,唯置一主客郎,亦称主客郎中,六品。后省。南北朝复置,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掌习演道教诸品经忏。凡建醮做好事,于隆德殿或钦安殿悬幡挂榜,如民间道士服色。主官有掌厂太监一人。
官署名。清朝山西之铸钱局。顺治二年(1645)置局。雍正七年(1729)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佐贰官充任。掌理本省鼓铸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