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元朝置,掌大小化等部,隶于湖广行省,设管番民总管等职。
满语官署名。汉译为“内阁”。又作“多尔吉衙门”。
官署名。辽朝置,为南面官,统领四捷军。置详稳、都指挥使、都监等职。
官名。为登闻鼓院长官,掌管受理官民建议和申诉。见《宋史·职官一·登闻鼓院》。官名。宋置,见“登闻鼓院”。
官名。明朝各苑马寺所属诸苑置,各一人,从九品,掌各苑牧马之事。
官名。唐置,属集贤院,员额八人,掌分四库书。
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与“太医校尉”有别。参见“殿中太医”。
北魏时以他官平决尚书事、参议朝政的一种名义。乃宰相之任。《魏书·尉眷传》:“寻拜侍中、太尉,进爵为王。与太宰常英等评尚书事。”
官制用语。指出征在外的将军,有权自行选用官吏,然后征求吏部同意。《魏书·王肃传》: “其从(王)肃行者,六品已下听先拟用,然后表闻。”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班,拟先锋将军等号; 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改拟伏波将军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