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赞府

赞府

县丞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县令曰明府,丞曰赞府、赞公”。


县丞的别称,又称赞公。唐代封演《封氏见闻记十·戏论》,“裴子羽为下邳令,张晴为县丞,二人俱有声气,而善言语。曾论事移时,人吏窃相谓曰: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即道晴;赞府称晴,长官即道雨。”

猜你喜欢

  • 右渐将王

    匈奴王号名,地位次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属官有骨都侯、尸逐骨都侯、日逐、且渠、当户等。有自己的部土,掌本部人民兵众。见《后汉书·南匈奴传》。

  • 文资

    宋朝官场用语。①指文臣之官资。②指文职官员。文官的泛称。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甲子卫敏疏:“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挠法而干政也。”

  • 安池监

    官名,汉置,为地方盐官,掌管盐池。《汉书·外戚传·孝宣许皇后》:“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皇后疾。衍夫赏为掖庭户卫,谓衍‘可过辞霍夫人行,为我求安池盐’。”安池盐:安邑盐池监官。

  • 秃鲁花

    又译“睹鲁花”、“秃鲁华”、“秃儿合黑”。源于突厥语,含“质子”之意,指蒙、元怯薛中的散班。成吉思汗建怯薛,设秃鲁花八千户,从各级那颜子弟中择人充任。入元后渐废。怯薜中的散班。元太祖成吉思汗时建立,征

  • 课长

    官名。为课的主官。见“课”。

  • 南部令

    官名。北魏置,尚书省南部尚书属官,协理南方州郡事务,亦参议礼仪制度。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时废。

  • 内阁协理大臣

    见“协理大臣”。

  • 玉堂署长

    官名。东汉置,名义上隶属少府,以宦者任之,员一人,秩四百石,黄绶,主中宫别处。官名,汉置,俸四百石,掌玉堂署诸事。参看“玉堂署”条。

  • 小司寇上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次官,员二人,省称小司寇。佐大司寇卿掌刑政,主持刑法的制订及执行。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北周仿《周礼》之制设置,为大司寇卿的副职。《

  • 司录参军

    官名。即“司录参军事”。官名。(1)唐开元初改三京府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六府的录事参军为司录参军,都督府及诸州仍为录事参军。宋承唐制,诸州称录事参军,诸府称司录参军(惟临安府称录事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