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仪卫后所
官署名。清朝銮仪卫所属六所之一。顺治十一年 (1654) 设。掌旗瓜、吾仗。置掌印冠军使、掌所事云麾使等官,下设班剑、戈戟二司。
官署名。清朝銮仪卫所属六所之一。顺治十一年 (1654) 设。掌旗瓜、吾仗。置掌印冠军使、掌所事云麾使等官,下设班剑、戈戟二司。
官名。明初光禄寺所属机构珍馐署之长官。额设一人,掌署事。后改称珍馐署署正。
北洋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袁世凯借着由他炮制的“新约法”中“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的规定,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八日公布《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组织令》,在总统府内特设一个总
官名。西魏、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中大夫掌次上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曹操置。为丞相府主要僚属,在中军师下。参议军国大事。三国蜀,十六国前燕、前秦亦设。参见“军师”。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丞相府主要属员,位在中军师下,掌参议军
泛指后宫女官,也写作“妃嫔”,都是皇帝的妾。但也有特殊,《三国志·吴书》中有《妃嫔传》,这传里则包括吴帝孙权的皇后。见《三国志·吴书》。
武官名。唐时节度使保护牙城者为自募的亲兵,号为牙兵,亦作“衙兵”,为最亲近的卫兵。五代十国时,其君主往往由节度使而割据自立,即位后,其牙兵就成为侍卫亲军。自唐代开始,牙兵即由衙内指挥使统领,此职多以节
“佥都御史”的别称。官名,即佥书院事,元置。元代枢密院、宣政院、宣徽院、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通政院、中政院等皆置此官,为该院主要官员,与主官分掌或共掌院务,或为正三品,或为从三品,极少
①皇帝的亲近侍卫。《汉书·惠帝纪》: “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颜师古注引应劭曰: “执楯、执戟,亲近侍卫也。”秦、汉以郎中、中郎、侍郎等郎官执戟宿卫宫殿门户,故亦为郎官代称。② 武官名。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考试院的长官,综理全院事务,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任免所属考选委员会委员长、委员,铨叙部部长、次长,国民政府颁发有关考试院主管事项的命令,由院长副署。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掌御前祗应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