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六境

六境

佛教名词。境者,境界之谓。指“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认识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视“色”,耳识听“声”,鼻识嗅“香”,舌识尝“味”,身识有“触”,意识思“”(即指一切认识对象)。佛教认为,“六识”与“六境”相接而人不能超然于其间,则将染污“净心”,故又称“六境”为“六尘”。另有“六妄”、“六衰”、“六贼”等别名。

猜你喜欢

  • 方宪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有方宪中士,正二命。一说其掌刑狱诉讼。北周沿置。隋开皇元年(581)罢。

  • 团柏谷

    在今山西祁县东。《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及契丹围晋安寨,唐以康思立“帅扈从骑兵赴团柏谷”;周显德元年(954),北汉谋大举入侵,“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皆即此。北汉天会十三年(

  • 孙元化

    ?—1632明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初阳。天启举人。从徐光启学,得西洋火器法。曾上备京、防边二策,助孙承宗赞划经略军前。历兵部主事,后以事罢归。崇祯初起武选员外郎,迁职方郎中,改山东右参议,整饬宁、前

  • 均口

    均水(今淅川)入沔水(今汉水)口。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桓温伐秦,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即此。

  • 长沙府

    明洪武五年(1372)以潭州府改名。治长沙、善化两县(今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益阳、汨罗、桃江等市、县以南,安化、涟源等市、县以东,双峰、攸县、茶陵等县以北地区。属湖广省、清为湖南省会。1913年废

  • 司舆大夫

    官名。即驾部郎中,唐龙朔二年(662)改此称,咸亨元年(670)复名驾部郎中。

  • 通侍大夫

    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改内客省使置,为武臣或内侍阶官,正五品。

  • 唐两京城坊考

    书名。清徐松撰。五卷。叙唐长安、洛阳两京城坊、宫殿、官署、街市、苑囿、渠道的分布及诸坊内的廨宇、寺观和贵族官吏宅第所在。前四卷为西京,其前附有地图六幅;后一卷为东京,其前附有地图四幅。约始作于嘉庆十四

  • 蕃坊

    唐宋时外侨之聚居地。广州蕃坊约起于中晚唐之际,位于珠江下游处(今广东广州光塔路一带)。坊内有传为伊斯兰教徒集资兴建之怀圣寺和光塔。侨居外商数以万计,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置坊长一人,以蕃商为之,掌坊

  • 站户

    ①元代诸色户计之一。由官府在民间强制签发,总数不下三十万户。主要承担站役,包括:养马(牛、狗)或备船;出马夫或船夫;供应首思(往来人员的饮食分例)。站户可免纳科差。北方站户还可免四顷地税,南方站户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