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乾嘉苗民起义

乾嘉苗民起义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西黔东北苗民起义。雍正(1723—1735)以来,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和商人在苗族地区肆行剥削压迫,大量土地被侵占,苗民被恣意欺凌。乾隆五十二年(1787),永绥厅(今湖南花垣)官吏又以苗族青年※石满宜抗捕为借口,大肆搜捕掳掠,加以五十八年全年大旱,各种捐税徭役有增无减,苗民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六十年(1795)正月,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添半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思南、印江、镇远四十八溪、永顺、古丈等地土家、汉、回等民族纷起响应。义军在“逐客民、收复地”和“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口号下,聚众达30余万。围贵州松桃、湖南永绥,攻克镇筸(今凤凰县)、乾州(今吉首)、四川秀山等城。先后击毙镇筸总兵明安图、永绥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乾州同知宋如椿、巡抚江瑶等。起义范围东抵湖南沅江西岸,北至永顺、古丈,南逼麻阳,西接贵州铜仁和四川秀山、酉阳。占据川、黔、湘3省交界的大片地区。惩处了民愤极大的官吏和地主。清廷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等调集7省10余万兵力进入湖南,分三路进击义军,无功。四月,放火焚烧黄瓜寨等56处。五月,多次强渡大乌巢河,未遂。义军控制道路,迫使清军顿兵大乌巢河、牛链塘及九龙沟等地,旷日持久,不得前进。八月,起义军推举吴八月为吴王,石柳邓、石三保等为将军,抗击清军。九月至嘉庆元年(1796)五月,清廷采用剿抚兼施,分化诱降等策略,动摇了起义军中不坚定分子。由于首领之一吴陇登的叛变,使吴添半、石三保、吴八月等重要起义首领被俘。八月,清军福康安与和琳先后死于军中。九月,以额勒登保为统帅,开始围攻义军根据地平陇。十月,在排炮轰击下,平陇失陷。十二月,清军攻贵鱼坡,石柳邓壮烈牺牲。吴廷义(吴八月之子)被叛徒出卖被俘。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梁弥定

    ?—564宕昌羌国王。又作弥定。西魏大统七年(541),兄仚定死,击败※梁弥泰后,即王位。受魏封宕昌王。十六年(550),宗人獠甘袭夺其位,遂奔西魏。魏遣大将军宇文贵、凉州刺史史宁等将兵讨杀獠甘,复其

  • 苏祗婆

    南北朝时龟兹(今新疆库车)音乐家。其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他善弹琵琶,精晓龟兹乐。周武帝天和三年(568),随突厥阿史那皇后入北周。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传述龟兹乐律“

  • 宣抚司知事

    官名。元代设置,为宣抚使属员。掌管案牍及管辖吏员,为宣抚司经历的副手。明代授任土官,秩正九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 宰牲节

    节日名。回族及信仰伊斯兰教之民族的三大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意译。又称“古尔邦”节,系阿拉伯语“牺牲”、“献牲”,即“宰牲献祭”之意。西北地区又称“献牲节”、“忠孝节”。俗称“小尔德”节或

  • 马扒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中基督教传教士。为专业神职人员,由教会任免,领取薪俸,专门负责讲经传教工作。大多为外国传教士一手培养的贫苦子弟和孤儿。基督教于1913年传入滇西北怒江傈傈族聚居区,在当地分设教区、建

  • 元英宗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纳合蒲剌都

    ?—1218金大臣。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猛安人。女真族。纳合氏。承安二年(1197)进士,调大名教授,历比阳令、尚书省令史、彰德军节度副使。贞祐二年(1214),调同知西安军节度使事,历同知临洮、

  • 八枝箭人民反抗斗争

    近代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八枝箭人民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旗札萨克对八枝箭人民进行加倍的奴役和压迫,并强行征兵,进行种种勒派,以福泰为首,先后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1856),派代表到盟长衙门和

  • 资治通鉴

    书名。宋司马光(1019—1086)撰。294卷, 《目录》、 《考异》各30卷。治平三年(1066)始撰,元丰七年(1084)成书,共历时19年。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号迁叟,世称涑水

  • 萨大文

    清代诗人。字燕坡。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后入京应试不第。归里攻读、以教书为业。博学能文,从学者颇多。咸丰、同治间诸多名人多出其门下。工诗,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