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伯克年班

伯克年班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定期进京朝觐制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六品以上各城伯克分3班轮年入觐。八月中旬出发,十二月抵京。每班约40人为限。二十八年(1763),以入觐人数过多,定分4班轮年入觐,停止五品及其以下伯克入班,每年不过20人。三十九年(1774),更定为6班入觐。每次进京伯克,由办事大臣轮派,交首领伯克带领,循驿站行走。沿途经过州县,由地方官核对册籍。每年正月十五日后,仍乘驿返回。嘉庆十六年(1811),对入觐办法又作新的改变:分各城伯克为9班。每班由三品阿奇木带领四品伯克2人、五品伯克4人,伊犁五品伯克1人。以布古尔三品阿奇木伯克为第一班,后依次为库尔勒、赛里木、库车、沙雅尔、阿克苏、和田、叶尔羌、喀什噶尔轮流。道光十九年(1839),又改为间二年朝觐,仍按9班轮流。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因伯克制取消,年班制被废止。

猜你喜欢

  • 白利土司屯月多吉

    明末康区甘孜北白利地区土司。又称白利屯月杰布。藏族。崇信本教,反对佛教,曾将萨嘉、格鲁、噶举、主巴、达垅巴及宁玛派等诸大德关入狱中,加以迫害,并以武力占领德格、邓柯、那雪六部、昌都及类乌齐等地,对西藏

  • 相思埭

    运河名。亦名“陡河”、“南渠”。位于岭南西道桂州地(今广西临桂县会仙圩)。始建于唐武后长寿元年(692)。此工程分相思江水为东西两流,分别经过东、西两陡河,使东流注入漓江;西流至大湾通黄桥河,再合永福

  • 左犁汗王

    见“犁汗王”(2072页)。

  • 松岗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辖地东与北接卓克基土司界,南临绰斯甲土司,西接壤塘界。始祖原为杂谷土司头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安抚司职,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土司苍旺

  • 楚兀真果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景宗※彰愍宫。

  • 羊哥

    见“移剌羊哥”(2067页)。

  • 察罕廋尔

    清代地名。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东(今蒙古巴彦乌拉南)。地因山得名。土地肥沃,牧草丰茂。康熙(1662—1722)末年,清朝政府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清军为防备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击,于其地筑城

  • 犯屯

    清代遣往新疆犯人之屯田。又称遣屯。乾隆二十一年(1756),首置于哈密塔勒纳沁。后巴里坤、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乌苏、精河、伊犁等地亦相继创设。遣犯每人授田12亩,官府按兵屯之半发给牛具、种籽。每岁

  • 安出

    即“徒单镒”(1891页)。

  • 元万顷

    ?—689唐朝文臣。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元氏。北魏京兆王元子推后裔,新安公元白泽孙。善属文。初为通事舍人。乾封元年(666),从英国公李绩征高丽,为辽东道总管书记。因奉令作文檄,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