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却藏寺

却藏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互助县。清顺治六年(1649),第一世却藏活佛南杰班觉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后重建。乾隆三十年(1765),清朝赐“广教寺”(亦云广济寺)匾额,许建九龙壁一座,后再赐“祥轮永护”匾额。同治年间(1862—1874),再次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五世却藏罗桑图登雪珠尼玛重建。寺内有大经堂、小经堂、千佛殿,并有却藏、章嘉、赛赤、归化、莲花、丹斗、阿群、麻干、夏日等活佛之拉让和吉哇昂,建筑宏伟。设有显宗、时轮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教程,并在扎仓内设有本寺“却藏康村”。其属寺有化隆县夏琼寺、湟源县扎藏寺、贵德县白马寺等。信徒为青海藏族、蒙古族、土族。寺主却藏活佛,是清朝在青海最早敕封的呼图克图之一。有祈愿法会、金刚佛修供会,及弁经考试等宗教活动。每年正月在千佛殿前举行酥油花会,为期14天,远近各族人民纷纷赶会拜佛。

猜你喜欢

  • 拨什库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催促人”的意思。汉名“领催”。有“嘎善拨什库”,即“村领催”。管理本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和庶务等。又有“分得拨什库”,即“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的事务。蒙古地区亦设

  • 史昕

    见“阿史那昕”(1220页)。

  • 馆觉

    明代藏区古地名。在今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南境。永乐四年(1406),其地名僧宗巴斡即南歌巴藏卜遣使入贡明室,被授为灌顶国师。次年,永乐帝封其为※护教王,赐金印,诰命。后,其地政教首领依定例入贡,并奉朝命修

  • 速末水

    古水名。初见于《魏书·勿古传》,《新唐书》“速”作“粟”,或作“涑沫江”。即今第二(北流)松花江。一说粟末水与涑沫江所指有区别,后者包括今第一、二松花江。勿吉、靺鞨族中的粟末部(后称粟末靺鞨),因依此

  • 高欢

    496—547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

  • 巴图鲁

    亦作把土鲁。满语、蒙古语音译,“勇士”、“英雄”之意。历史上满族、蒙古族统治者曾以此号赐予勇敢善战的部属。①元代的拔都、拔都鲁等即是,元亡后蒙古游牧部落中尚沿用之。②清太祖以前,※觉罗中武功郡王礼敦,

  • 内蒙古实业总公司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设立的实业机构。1945年在张家口成立。主要经营商贸事业,为联合会《会章》规定搞活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工、农、牧生产的重要措施。总公司由赵云驶、关起义等分别担任经理、副经理及业务

  • 希日免克

    一种大型的半地穴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意为大型地窨子。亦作“希日免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小型的称“胡如布”,筑法见“胡如布”(1580页)。

  • 清文义学

    参见“八旗义学”(28页)。

  • 原字

    见“契丹原字”和“契丹文字”(15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