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蚌寺

哲蚌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又作别蚌寺、布赉绷寺等,寺名均为藏语音译,意为“米聚”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为历辈达赖喇嘛母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市西5公里的更培乌孜山麓。明永乐十四年(1416),在贵族内邬宗宗本南喀桑波资助下,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弟子扎希贝敦(1379—1449,又名绛央曲杰)主持创建。初只7名僧徒,后由于蒙古俺达汗和清廷曾先后扶持第三和第五辈达赖,寺内组织渐设7扎仓,后又合并为4扎仓,下共设29康村,每康村均辖若干米村。曾规定全寺僧人7700名,解放前实已达万人,均按上述四级组织习经、劳役和生活。统管全寺的机构称“拉吉”,由错钦堪布(又作赤巴,清代译称坐床堪布)主持。主建筑为错钦大殿,近2000平方米,可容5000人。中、小殿堂、僧舍等鳞次栉比,构成一庞大建筑群,宏伟壮丽。内藏经典、佛像、绘画、法器及明、清皇朝所赐珍宝颇丰。寺西南角的噶丹颇章(意为兜率宫),原系第二辈达赖1530年前后在一蓝色石屋基础上修建的居室。自格鲁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后,噶丹颇章即成为该政权的代称。该寺的政治地位亦渐显重要。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占有庄园、牧场、农牧奴,并以差、租、高利贷和经营封建买办性商业等形式剥削农牧奴;其余来自信众布施和政府补助。

猜你喜欢

  • 老哈河

    见“土河”(63页)。

  • 叉康

    门巴语音译。门巴族部分地区流行的存放骨灰的公共用房。土木结构,规模大小不等,多在村庄附近,村民集体修建。人死将其尸骨焚烧为灰烬,掺泥土拌匀,做成若干塔状,置于叉康。

  • 勾夯

    参见“议榔”(614页)。

  • 李遇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金国方强,常与夏国争夺宋地。正德元年(1127)五月,受崇宗李乾顺命,领兵攻宋威戍城,以金将婆卢火先取,两军战于城下,战不利,乃遗书金将完颜娄室,许以夏国天德、云内归金,

  • 义先

    见“耶律义先”(1306页)。

  • 道安

    312—385十六国时期佛教高僧。汉族。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本姓卫。自幼父母双亡,为义兄孔氏所育。12岁出家。因容貌丑陋为师所轻,常供役于田圃。后从师受具足戒而发愿游学,师事佛图澄,得嫡传,

  • 鄂温克语音译。居住今内蒙古阿荣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人对※“柱”的另一种称呼,但两地在使用时不尽相同: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只称“家”或“家庭”为“纠”,称居室为“柱”,如“萨喜格柱”、“萨喜柱”(产房

  • 弘吉喇特

    明代东蒙古部名。明人亦译作“瓮吉剌”、“土(王)吉刺”。源于辽代及蒙元时期之※弘吉刺,原驻牧于今呼伦、贝尔湖至额尔古纳河一带,与孛儿只斤氏世为婚姻,元代,其封地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东侧)

  • 那曲

    藏语音译,又称哈拉乌苏或黑河。①地区名。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接壤,辖那曲、安多、聂荣、巴青、索宗、比如、班戈、嘉黎、申扎等9县,专区机关驻那曲卡。②县名。在西藏自治区中部偏

  • 哈尔噶斯

    ?—1754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西右翼后旗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茂济喇克之子。雍正元年(1723)拒从罗卜藏丹津反清。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为该旗第一任札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