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壬午之变

壬午之变

清对明之战。崇德七年(1642)十月,清朝为消耗明朝国力,夺取财物,以战养战,命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内大臣图尔格为副将军,统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24固山额真,约5万余人,合外藩察哈尔、喀尔喀、阿禄科尔沁、翁牛特、敖汉、奈曼、科尔沁等各部蒙古共10万之众征明。清军左翼从界岭口、右翼从雁门关黄崖口(古北口西段)入边墙,会师蓟州,分袭真定、河间、香河、临清、霸州、文安、长芦、东昌、冠县、萃县、馆陶、高唐、海丰、章丘、沐阳、沂州、丰县、蒙阴、泗水、邹县、曹县、濮县、青州、临淄、阳信、滨州、济宁、兖州。左翼沿青州、德州、沧州、天津、北京,绕三河。右翼沿东昌、广平、彰德、真定、保定,过北京北,会师密云。次年五月,越墙子岭出边。六月返回盛京,历时8个月,败明军39次,擒明总兵以下30员,俘士卒369000余员,攻克兖州、顺德、河间3府,18州,67县,镇城88座。获黄金12250两,银2205277两,珍珠4440两,缎52230疋。牲畜32万余头,使明国力更加衰微,因事在崇德七年(壬午年),故史称“壬午之变”。

猜你喜欢

  • 德参济旺

    ?—1648清初官员。世居阿布罕。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败走,在西拉他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卒。与噶尔玛济农、多尼库鲁克、多尔济达尔汉诺

  • 新编化平县志

    书名。宁夏化平(今泾源)回族人张逢春编纂。逢春(1883—1946),民国初年任该县教育局长,注重发展民族教育,曾创办回民小学和回民女子小学23所、义务小学16所。后为甘肃省政府咨议、化平劝学所长等。

  • 坤厚陵

    金世宗昭德皇后陵寝。后,乌林答氏,早年归世宗,甚贤淑。海陵王完颜亮淫乱,尝纳宗室妇于宫中而私之,乌林答氏被召,行至良乡,自杀死。初葬于宛平县土鲁原。世宗即位后,于大定二年(1162),追册为昭德皇后。

  • 朵儿赤

    1246—1307元朝官员。字道明。唐兀人。斡札箦之子。幼聪颖好学,年15,通古注《论语》、《孟子》、《尚书》。世祖召见于香阁,进言亲君子、远小人之义。并愿为措画总管屯田事,授中兴路新民总管。至官,招

  • 乌欢

    即“乌纥”(328页)。

  • 朵喀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饶噶厦或若噶厦。家族名称出自所居拉萨大昭寺附近宅第名。为古代王朝第本家族后裔,达陇寺三位活佛缺出,均由该家族出任住持。18世纪,该家族噶伦才仁旺杰为藏史著名人物。其孙索

  • 纳西文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解放前,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叫东巴文,另一种叫哥巴文。未能在群众中广泛使用。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对纳西语进行了

  • 阿卜都喇依木

    ?—176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初附属霍集占,任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征霍集占抵喀什噶尔时,请降。获宥,授叶尔羌(今莎车)伊什干伯克。次年,因讦告鄂对伯克嗜饮、躁妄

  • 者继荣

    ?—1585明代云南罗雄州土官。彝族。初,其父为罗雄州(治今云南罗平县东北)营长,嘉靖(1522—1566)中,被土知州者浚杀害,母怀孕被夺后,生继荣。及长,屡图替生父报仇。者浚年老,以其袭土知州职,

  • 旗鼓佐领

    清代以内府汉军人编设的※内佐领之称。康熙中(1662—1722),内务府三旗各额设旗鼓佐领6,合18佐领;每佐领披甲80名,以充内府包衣禁卫兵。皇子分封分府时,例有旗鼓佐领内人丁之赐。下五旗包衣参领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