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昭寺

大昭寺

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寺址原系一湖,用山羊驮土填为寺基修建,故又名“山羊土神变寺”。又谓此寺得到神、龙、人、夜叉的喜爱,故又称“嘎西朱寺”,意为“四喜幻化寺”。在吐蕃诏书中又称为“逻娑贝哈尔寺”(意为“逻娑寺”)。今俗称“觉卧康”,“觉卧”(jo bo),清释“诏诏”,意为“释迦佛”或“如来佛”。寺内主殿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之12岁身量之释迦牟尼镏金铜像,“觉卧康”,意为“释迦寺”,因此像较尼泊尔墀尊公主所带身量之佛像为大,故称“大昭寺”,意即“大释迦寺”。现存大昭寺坐东向西,楼高四层,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系经元、明、清扩建而成,其梁架、斗拱及藻井等仍保存原唐代汉地的建筑形式。该寺因供奉文成公主所带之释迦像,金城公主又开创祭佛仪式,此后深受藏族人民敬重,各个历史时期首脑人物,诸如雅隆王系、萨迦、帕竹、蔡巴、宗喀巴、达赖、班禅及第斯等等,都为大昭寺的建筑装饰做出了贡献,故该寺建筑甚为宏丽精美。寺内保存有唐代乐器等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墀尊公主塑像,“文成公主进藏图”、“兴建大昭寺图”等众多壁画,各种佛像万计。寺前保存有“唐蕃会盟碑”,寺内保存有明太监相英所立石碑一座。由于宗喀巴在这里首创大昭,名声大震。后来,传小昭及燃灯节等宗教性活动和节日亦在该寺举行,届时僧俗官员及百姓云集。讲经、辩经、考格西均在此寺举行。大昭寺还是清代的政治活动重地,金钵巴瓶即存是寺,金瓶掣签的仪式亦多在此寺举行。清季首席噶伦康济鼐的政务处及后来噶厦管理财务税收的商上机构亦设于此。

猜你喜欢

  • 王呼图克图二世

    见“噶桑图登意希达吉”(2505页)。

  • 唐岱

    清代画家。满族。字毓东,号静岩、默庄。以荫官参领,历官内务府总管。家祖业甚丰,尽付于弟,潜心钻研绘画。山水画沉厚深稳,出于王原祁之家。著有《绘事发微》,为时人推重,另撰有《画山水诀》。

  • 马差

    参见“打差”(428页)。

  • 顺圣皇帝

    见“耶律濬”(1305页)。

  • 安泰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初任火器营骁骑校。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由西路征准噶尔部噶尔丹,至昭莫多(土拉河、克鲁伦河上源之间),准噶尔军万余来犯,随军奋勇进击,大破敌军。五十九年(

  • 橄榄坝傣族反土司斗争

    1934年,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即勐罕)召勐(土司)召玛尼罕,恃势强行勒索,并为国民党政府强征兵夫,激起人民不满。全勐傣族群众纷纷集会,杀牛盟誓,揭竿而起,要求减免派款,赶走召勐。召勐摄于人民压力,请

  • 梅式生

    见“晋熙蛮”(1837页)。

  • 那阳

    明万历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崖州罗活峒人。黎族。万历四十年(1612)冬十一月,与那牙、那定等人在崖州罗活、抱由诸黎峒暗中聚众置械,号召黎人武装反抗官府欺压,附近黎人闻风而动,其势益炽。其率义军先克海

  • 阿木沟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古北口驿道上的蒙古站。也称阿美沟。西南距锡尔哈站60里,东北至卓素站70里,东距赤峰约120里,北距大庙约20里。

  • 陇川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麓川路,至顺元年(1330),改麓川路军民总管府,至正十五年(1355),改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