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峰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蒙古语称“腾格日乌拉”。属大兴安岭余脉,故称小兴安岭。其山又分东西两部分,隔河相望。东山海拔1150米,东西走向,方圆约10公里,天然形成一个隘口。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西山海拔642米,方圆3公里。西汉高帝元年(前206),东胡为匈奴所败,部分人退保乌桓山。乌桓山即位于阿噜科尔沁旗北,大兴安岭南端。汉武帝逐鹿漠北,在乌桓山遇到第一道险关即此山。清代在山南北建舍古寺。是低山风景优美之地。
山名。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蒙古语称“腾格日乌拉”。属大兴安岭余脉,故称小兴安岭。其山又分东西两部分,隔河相望。东山海拔1150米,东西走向,方圆约10公里,天然形成一个隘口。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西山海拔642米,方圆3公里。西汉高帝元年(前206),东胡为匈奴所败,部分人退保乌桓山。乌桓山即位于阿噜科尔沁旗北,大兴安岭南端。汉武帝逐鹿漠北,在乌桓山遇到第一道险关即此山。清代在山南北建舍古寺。是低山风景优美之地。
蒙古国时期高昌畏兀儿大臣。又作窍云赤笃忽璘。原任畏兀儿吾鲁爱兀赤(意“大臣”)。太祖成吉思汗六年(1211),与父的斤必里杰提(智福大相)从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入觐成吉思汗,遂留侍汗。从征西域,还,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
见“蔑儿乞”(2442页)。
1817—1882清代新疆锡伯族爱国将领。姓安佳氏。锡伯营正白旗人。同治十年(1871),任锡伯营领队大臣。是年夏,俄军侵占伊犁。因反对沙俄侵略,屡将沙俄交办情事,禀告伊犁将军荣全,引起沙俄怨恨。十二
※西羌的一支。又作牢羌。原居湟中。西汉元鼎五年(前112),与封养种羌解仇结盟,参加先零羌发动的起义,与匈奴通,合兵10余万,攻汉屯田区令居(今甘肃永登东南)、安故(今甘肃临洮东南),围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右翼中末旗界;西至喀喇沙尔,接清素珠克图诺们罕界;南至绷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札木图岭,接本部中左末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拉萨北郊人。※第巴桑结嘉措之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其父与统治西藏之蒙古汗王拉藏汗相矛盾,被迫退位,由其代理第巴职务,其父仍掌实权。四十四年(1705),其父被杀。次年,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奴隶主强迫家奴以人身殉葬为交租形式之一的土地。奴隶主把一部分土地分给其家奴耕种,除平时定期交租和无偿服役外,其主人死时,耕种这部分土地的人家,被迫必须出一人与主人殉葬,故名。
见“罗殿国”(1418页)。
元代画师。河南省洛阳人。回回人。擅长壁画,与其子马七、马十一、马十二、马十三,皆洛阳回族的杰出画师。其画继承民间画工的传统粉本技艺,技法熟练,章法谨严,造型生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宫三清殿内的291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