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雅尔什第

巴雅尔什第

?—1781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尔济扎勒长子。乾隆五年(1740),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十五年(1750),授盟长。二十年(1755),与同部辅国公达尔济雅等统兵三千,随清军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继随乌里雅苏台大臣阿兰泰征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叛众,于布拉罕路击斩台拉克和济木呼哩,擒阿克珠勒,因功封和硕亲王。后驻防科布多布延图。二十一年,从定边右副将军哈达哈征哈萨克,败阿布赉汗兵,擒固尔班和卓,赐三眼孔雀翎。后返本部,镇压齐木齐格特,次年,于呼伦贝尔之西,执什第等,加一级。

猜你喜欢

  • 李元阳

    1497—1580明代白族学者。字仁甫(一作仁夫),号中溪,别号逸民。云南太和(今大理)人。祖籍浙江钱塘,元时远祖李顺官大理路主事,落籍大理,至元阳为第九世,与白族相融。自幼善学能文,学问博通,明习吏

  • 八普

    即“巴补”(404页)。

  • 节度衙

    藏语“khrom chen po”之意译。吐蕃在河陇占领区所设军政衙署。藏文又写作“hduntsa”及“hdun sa”(原意为“会议之会址”)。据史载,计有“瓜州节度衙”(汉文称“瓜州境大行军都节度

  • 中国回教史研究

    书名。回族学者金吉堂著,分上下两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书。是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史及回族史之较早的著作。卷上为中国回教史学,内分:“中国回教史上应解决之问题”、“中国回教史上应认识之各问题”及“中

  • 界藩城

    清初城名。位于今辽宁省抚顺县李家乡境内界藩山上。原称界藩寨,隶属哲陈部。寨主讷申、巴穆尼不附建州苏克苏护河部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努尔哈赤夺占。后金天命三年(1618),太祖努尔哈赤

  • 呼厨泉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持至尸逐侯单于弟。灵帝中平六年(189),因兄於扶罗侵扰汉郡县,被逐,不得归国,与兄留居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献帝兴平二年(195),兄死,嗣为单于。居平阳

  • 阿啜

    见“奉诚可汗”(1290页)。

  • 礼敦

    明代建州女真将领。女真族。爱新觉罗氏。※觉昌安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伯父。居虎栏哈达。屡随父征战,以勇猛善战著称,因号巴图鲁(勇士)。受父命率宁古塔诸贝勒,于赫图阿拉地区,扫平强族硕色纳、加虎2部,尽

  • 渤海国

    即“渤海”(2278页)。

  • 六济之戎

    古族名。※戎的一支。周幽王元年(前781),周王命伯士往伐,反为所败,伯士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