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基语

拉基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南部金厂镇及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操拉基语的人口约有八九千人(国内使用拉基语的仅二三百人)。拉基人有红、白、黑、花等几个支系,这大概跟他们过去服装的颜色和其他特点有关。不同支系之间,其语言有一定差异。其中黑拉基和花拉基的话比较接近,可以互相通话,和白拉基之间的话差别较大。拉基人大都与汉、壮、苗、傣等民族交错杂居,连他们所在村寨和曼美、曼邦等都是壮语和傣语的地名,所以拉基人多兼通汉语西南官话、壮语、苗语或傣语。金厂镇的花拉基语有25个声母和64个韵母。在7个元音中,仅a有长短的对立;除了带—i、—u、—m、—n、—收尾的韵母外,还有一套鼻化元音韵母;在民族的语词中,促声韵尾均已消失,拉基语中偶然出现的一些促声韵,一般都是从壮语、傣语吸收的借词。另外,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声母和韵母;有6个舒调和3个促声调。拉基语中除常见的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不少带a、la、m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前缀没有具体意义,仅作构词成份。拉基语的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表示数量的定语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其他定语多在主语、宾语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面或后面的都有,其中汉语借词多在前面,民族词多在后面,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时,在谓语前用a35ku33作状语,但在谓语后面还要用否定副词lio11。拉基语和仡佬、普标、布央等语言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都有一套大致相同的本民族基数词;这些语言的同源词约在30%至40%之间(这是以200个最基本的词为基数统计的)。上述语言跟壮侗语族诸语言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之间的同源词一般在25%上下。壮侗语族另外3个语支各语言的同源词都在45%至65%之间。调类一致,语音对应比较整齐。而和仡央语支之间调类不统一(仡央语群内部声调的对应也不整齐)。

猜你喜欢

  • 达涅尔

    见“达尼雅尔和卓”(738页)。

  • 蓟县白塔

    又称观音寺白塔、渔阳郡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天津蓟县城内西南隅。通高30. 6米。塔中曾发现石函,有“清宁四年(1058)岁次戊戍四月二日记”字样。此塔造型奇特,对考查宗教、历史、建筑等有

  • 米林

    西藏解放后所置县之一。位于西藏 自治区拉萨市东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县人民政府始驻米林村(后迁驻东多村),故名。1959年(一说1960年)以则拉宗的大部分地区改设县。居民以藏族为主。有部分珞巴族在此定

  • 仉机沙

    元代诗人。字大用。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工诗,作品大多佚,多为赞美耕读生活之作。有《题徐良夫耕渔轩》、《奉寄耕渔高士》等传世。

  • 巴岳特

    明代东蒙古部名。亦译作“叭要”、“摆腰”、“伯腰”、“拔要”、“摆曰”、“把岳忒”等。该部源于蒙元时期,《蒙古秘史》、《史集》、《元史》均有记载,称作“巴牙兀惕”、 “伯牙吾”、 “伯牙兀”、※“伯岳

  • 乾道

    西夏惠宗李秉常年号。1068年,凡1年。

  • 阿真同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浩喇图吉卫。永乐十五年(1417)设立。清代有浩喇图吉山,在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东南200里。今有人考证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县境内。

  • 木马

    见“滑雪板”(2284页)。

  • 宣德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皇庆二年(1313),世祖子脱欢第三子不答失里受封宣德王(一作安德王)。元统三年(1335),中书平章政事定住亦受封。

  • 葛逻禄

    突厥之一部。鄂尔浑突厥碑文作Qarlug。又译作歌罗禄、割鹿、哈剌鲁。内分3部:谋落(又称谋剌)、炽俟(又称婆匐)、踏实力,故又称三姓葛逻禄。首领号叶护,故又称三姓叶护。唐初,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