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拉族

撒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意为“领兵官”,一说部族名。元称撒剌、撒剌儿,明称沙剌、沙剌族,清称萨拉、萨拉尔、撒喇以及循回、撒拉回等,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人口87 697人(1990年)。操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兼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部又有老教、新教之分。由元代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入循化地区的撒鲁尔人(一说为土库曼人)与周围蒙、藏、回、汉等族长期交往融合而成。其先祖属色目人,元代及明初,首领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世袭百户”和副千户,明清王朝在其地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八年(1730)置循化营,派兵驻守。乾隆二十七年(1762),改置循化厅。四十六年(1781),与回、东乡、汉等民族掀起苏四十三起义,以后又于同治年间(1862—1874)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多次进行反清斗争。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园艺业。解放前封建地主经济与地方官僚资本相结合,在撒拉族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其习俗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实行土葬。通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民间口头文学发达,有丰富多彩的说唱艺术,尤以撒拉曲著名。妇女工刺绣,精绣的各种图案和百花异鸟,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 格尔洛贝子旗

    见“和硕特北左翼旗”(1452页)。

  • 阿懒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坡陀”,即“地面不平坦”之意。金代女真人不论男女,皆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撒改之子※完颜宗宪本名阿懒,海陵王之昭妃亦名阿懒。

  • 高南申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辅国大将军(兼将军)、玄菟州刺史兼押衙官、开国公。唐乾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759)春,奉使聘日,与日本出使渤海兼赴唐迎藤源河清使高元度及日判官内藏全成等同行。海中遇大

  • 安滩

    见“俺答汗”(1884页)。

  • 女真语官职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

  • 蒙古盟部旗组织法

    1930年5月29日至6月12日由蒙藏委员会在南京召开蒙古会议通过,次年10月,经南京国民政府增删、修订公布。共37条。主要内容是:明确蒙古各盟部旗的法律地位,肯定盟旗为一级行政单位。旗隶于盟,各盟部

  • 女真译语

    书名。亦称“女真馆华夷译语”。明代编。具体编者失载。为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汇编,是解读女真文字的辞书性质的工具书,也是研究明代东北民族关系的史料书。共有两种,一为永乐年间四夷馆编的有女真文字且“杂

  • 阿力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阿力路协领公署”。“力”,一作“里”。因所管居民分布在阿力河一带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

  • 婼羌

    羌族部落名,亦国名。原居河西走廊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阿尔金山以西,在阳关西“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余众西迁至

  • 信苴俊

    即“段俊”(16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