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米语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彼此通话有困难。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云南兰坪县箐花普米语为例。语音特点是:有复辅音22个,由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的有15个,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的有7个。有43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4套,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唇齿部位的擦音。有19个单元音,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复元音以后响为主,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少量前响复元音和三合元音,数量和出现频率均低于后响复元音。没有辅音韵尾。有高低两个声调,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语法特点是:形态较丰富,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0类。名词有双数和多数语法范畴,也可在名词后加词尾表示指小。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种,后3种均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表示领格和施动格的语法意义。反身代词用重叠人称代词词根构成。量词较丰富,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趋向、态、式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元辅音屈折变化、添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形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无级范畴,基本形容词经常用叠音形式。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7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面,代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以单音节或由单音节构成的合成词为主,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主谓、支配等,也有加词头、词尾构成的,但不大能产。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汉语,北部方言也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但宗教内容居多。

猜你喜欢

  • 骊戎

    古族名。又作离戎。①西戎之一支。因居陕西临潼新丰骊山下,故名。有故骊戎国,秦曰骊邑。国君姬姓,曾与秦人先世通婚。春秋时,晋献公伐之,得骊姬,后为晋所并。 ②指“丽土之狄”(984页)。

  • 阿旺朗杰

    明末清初西藏高僧。亦称夏冲阿旺朗。藏族。噶举派达砻寺活佛。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藏藏巴汗彭错南杰败前藏吉雪藏军与喀尔喀蒙古联军,继破色拉寺和哲蚌寺,两寺僧众逃往青海,途经达砻寺,其居中调解,许

  • 耶律合住

    929?—979?辽代大臣。又作昌术、昌主。字粘衮:汉名琮,字伯玉。契丹族。漆水郡人。辽太祖阿保机弟※耶律迭剌孙。智敏善论,少有勇。以皇族后裔入仕,为官清廉。年十五,任先锋军监师,随太宗南下,屡建战功

  • 胡大海

    ?—1362明开国前将领。字通甫,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回族。初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充先锋。渡江后,随诸将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拔

  • 五姓蕃

    宋代对黔州涪州徼外龙、方、张、石、罗五大姓所统居民的总称。西南夷的一支。汉属※牂柯郡,唐属南宁州。分布在今贵州及四川东部、南部和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地区。宋初常奉职贡,受爵命。治平四年(1067),知

  • 完颜乌禄

    即“完颜雍”(1147页)。

  • 张怡荪

    1893—1983中国近现代藏学家。又名张煦。是我国藏语辞书专家。1928年即立志编纂藏汉大辞书,以促进汉藏文化交流,遂自学藏文,并约有志于此者,搜集自清以来之有关国内外辞书,编译出多种资料备用,其中

  • 满洲大簪

    土默特等蒙古族地区女子的头饰。因自满族传入,故名。清代至民国初,蒙古族女子长到15岁时,开始改变发式,用簪别住头发使成髻。簪一般用骨或金属、玉、石制作。戴簪以示成年,可以婚嫁。

  • 成汉

    十六国之一。又称大成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始建国。晋惠帝元康八年(298),频岁大饥,※ 賨民(一称巴氐)※李特等率流民数万家就谷汉中,遂入巴蜀,居于巴西宕渠。因随军征讨赵廞叛乱有功,拜宣威将军、

  • 怀朔镇

    见“六镇”(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