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木
树名。又称桄榔树。产于古代牂柯郡句町县(今云南广南县)。《临海异物志》云:“桄榔木外皮有毛,似栟榈而散生。其木刚,作鋘锄利如铁,中石更利,唯中焦根乃致败耳。皮中有似捣稻米片,又似麦面,中作饼耳”。此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洪直,旁无枝条,其颠生叶不过数十,似棕梢。入木数寸可得面,赤黄色,密致,可食。蛮僚民多食之。
树名。又称桄榔树。产于古代牂柯郡句町县(今云南广南县)。《临海异物志》云:“桄榔木外皮有毛,似栟榈而散生。其木刚,作鋘锄利如铁,中石更利,唯中焦根乃致败耳。皮中有似捣稻米片,又似麦面,中作饼耳”。此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洪直,旁无枝条,其颠生叶不过数十,似棕梢。入木数寸可得面,赤黄色,密致,可食。蛮僚民多食之。
见“佟佳江”(1095页)。
古水名。因水色微黑而得名。中国境内以黑水命名之江河甚多,史载东北地区之黑水,即今黑龙江(一说为今松花江在古代之异名)。勿吉、靺鞨7部中的黑水部(后称黑水靺鞨),即因居该水流域而得名。唐代亦称望(室)建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天历元年(1328)九月,迄至顺三年(1332)八月。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张起岩、王结、欧阳玄、成遵、谢端、苏天爵等与泰定帝、明宗、宁宗
?—1331察合台汗国汗。蒙古孛儿只斤氏。※笃哇子,※怯伯弟。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嗣汗位。与钦察汗月即别、伊儿汗不赛因各进本藩地图于元廷。同年,元廷颁布《经世大典》,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
又作“宝敦”,蒙古语音译,意为“大牲畜”。旧时蒙古牧民向封建主交纳赋税的计算单位。每个宝得的牲畜数量,依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按规定,维护生活所必须的牲畜免交赋税,多余者一律交纳赋税。阿拉善旗以30只骆
西晋时围绕遣反流民问题而爆发的一场斗争。永宁元年(301),流民首领、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巴人※李特统领流民军平定益州刺史赵廞之乱后,晋廷任命罗尚为平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益州刺史,领万余名官军
清代土族东祁第十二世土司。青海民和(一说西宁州)人。西宁卫指挥同知※祁国屏子。康熙九年(1670),袭父职。“三藩之乱”时,平凉提督王辅臣应之,陷巩昌、临洮、兰州。他统诸土司士兵随西宁镇总兵王进宝东征
?—1824清朝将领。四川新都人。回族。清朝将领许世亨之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武举袭爵,为头等侍卫。五十九年(1794),补湖北兴国营参将,署黄州协副将。嘉庆元年(1796),随湖北巡抚惠龄
见“石虎”(445页)。
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初,茶每引100斤,纳钱200文,后增至1000文。不足一引的发给“由帖”(茶由),每由60斤,输钱600文。“茶引”与“由帖”,相当于购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