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敕勒
敕勒之一部分。即指黄河河套以西地区的敕勒。北魏神䴥二年(429),太武帝拓跋焘将数十万敕勒(高车)从漠北迁于漠南。次年,敕勒新民(包括一部分柔然人),不堪忍受北魏将吏侵夺,欲待牛马饱草后,返回漠北。太武帝采纳刘洁、安原等建议,将3万余落敕勒分徙至河西,游牧于河套以西,直至白盐池(今宁夏盐池县北),史称河西敕勒。
敕勒之一部分。即指黄河河套以西地区的敕勒。北魏神䴥二年(429),太武帝拓跋焘将数十万敕勒(高车)从漠北迁于漠南。次年,敕勒新民(包括一部分柔然人),不堪忍受北魏将吏侵夺,欲待牛马饱草后,返回漠北。太武帝采纳刘洁、安原等建议,将3万余落敕勒分徙至河西,游牧于河套以西,直至白盐池(今宁夏盐池县北),史称河西敕勒。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辽圣宗兴圣宫。
1276—1309元朝大臣。唐兀人。失剌唐兀台子。幼事武宗於潜邸,令掌成宗所赐玉印为枢密符令之用,从镇北边。大德十年(1036),以军事入奏京师,且请领岁赐,遇太府卿某遏制执其券不下,即责以大义,且持
僜语音译,意为“富人”。解放前僜人社会的富有阶层。随着氏族组织解体、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占有较多土地和牛只,普遍多妻,部分蓄养奴隶。声望较大者往往通过自己的影响对寻求庇护者加以保护,是新兴起的一种社会
元朝官署名。掌辅佐皇太子之事。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初立※詹事院掌其事。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储庆使司。二年,复立詹事院,未几,改为储政院。设院使6员,正二品,下领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
匈奴王。握衍朐鞮单于(前60—前58年在位)时,率部驻牧匈奴东部,约当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一带,临近乌桓地。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遭乌桓击,人畜损丧过重,恐单于治罪,加之握衍朐
?—1634后金将领。又作楞额礼。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大将※杨古利弟。随兄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少侍清太祖努尔哈赤,屡从征战,卓立战功。初封备御,
?—502宕昌羌国王。南梁天监元年(502),梁武帝拜其为安西将军、宕昌王,进号镇西将军。同年死,梁弥邕嗣。
十六国时期北凉制定的纲纪制度。玄始元年(412),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设置百官,分领军政。后以官制草创,纲纪不振,朝臣多违宪制,不遵典章,黜陟乏制,清浊共流,人无勤竞之心,苟且度日,遂命征南将军姚艾、
古族名。又称披袍革老。以穿着贯首披袍而得名。族称始见于清代。分布在贵州镇宁、平远(今织金县)、水城、施秉、黎平等地。男女皆穿短衣,外披一袍,方而阔,无领,无袖,洞其中,以首贯之,前短后长。妇女以青线扎
又作“炒伍侕尀”。契丹语,意“战时”。契丹族对“腊辰日”的称谓。俗于是日,皇帝配甲,并率诸司使以上臣僚共着戎装,五更坐朝,奏乐饮酒,毕,依等次赐甲仗、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