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湘西苗文

湘西苗文

苗语湘西方言文字,简称湘西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新创的3种文字之一。湘西苗文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湖南省花垣县吉卫乡腊乙坪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文字。声母共有48个,除了与汉语相同相近的b、 p、 m、 f、 w、 z、 c、 s、 d、 t、 n、 l、 zh、ch、 sh、 r、 j、 q、 x、 y、 g、 k、 h等23个声母之外,还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各个不同发音部位的鼻冠音一律用n表示,如nb、 np、 nz、 nc、 nd、 nt、 ndl、ntl、 nj、 nq、 ngg、 nk、 ngh、 nkh等;清化的鼻音、边音声母,用在鼻音、边音前面加h表示,如hm、 hn、hgg、 hl;卷舌塞音、鼻音声母用在舌尖中音字母后面加r的方法表示,如dr、 tr、 ndr、 ntr、 nr; dl、 tl、 ndl、ntl中的l,并非边音,而是清边擦音;小舌塞音声母用在舌根塞音后面加h的方法表示,如gh、 kh分别表示[q] [qh];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用ng表示舌根鼻音,带鼻冠音的舌根塞音g写作ngg。韵母共有35个,其中a表示展唇后低元音,ao表示圆唇后次低元音,ea表示展唇前低元音,eu表示展唇后次高元音,ou表示展唇后高元音,an表示鼻化展唇前次低元音,其余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同。声调有6个,实际调类仍然是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只不过是阴入并到阴上,阳入并到阳上而已。声调用字母表示,分别是b、 x、 d、 l、 t、 s、其调值分别为35、 31、 44、 22、53、 42。湘西苗文主要适用于湖南省花垣、凤凰、保靖、吉首、古丈、龙山、新晃侗族自治县、麻阳,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等县市说湘西方言的苗族、约计有82万人。湘西苗文方案系195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1957年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猜你喜欢

  • 蛮氏之戎

    古族名。又称戎蛮、戎曼。戎人的一支。春秋时居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以西,后建国于河南临汝县西南、汝阳县东南,属晋。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参与晋盟,侵宋。楚平王三年(前526),楚乘其内乱,使然丹诱杀其首

  • 柳州峒氓诗

    描写柳州壮族生活习俗的律诗。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即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作于柳州刺史任内。内容描述当地壮族的习俗,提及“异服殊音”,喜包粽子,携带糯米饭上街,穿着鹅毛加树皮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简称“内人党”。又称“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内蒙古国民党”、“内蒙古民族党”、“内蒙古平民革命党”等。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内蒙古各阶层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带有政党性质的统一战线

  • 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水”。历史上包括在僚、蛮、苗、溪峒等泛称之中。分布在贵州三都、荔波、独山、都匀、榕江、黎平、从江、麻江、凯里;广西融安、南丹、河池、环江等地。人口345993人(1990年统计

  • 恩格图

    ?—1648清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初率众投后金,隶正红旗,授牛录额真。驻守伊兰布里库,防蒙古游牧界。天聪年间(1627—1636),屡从皇太极征明,攻遵化,袭大安口,以功授二等甲喇章京世职,升兵部

  • 左相

    官名。①最早见于《左传》定公元年:“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后世相位常左右并设。②渤海王国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门下省曰东台,更侍中为左相。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的宣诏省长官,位居

  • 陶正春

    即“陶新春”(1960页)。

  • 横帐

    辽代御帐。辽代皇族为习于游牧生活的契丹人,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其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房帐北向。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谓御帐为横帐。引伸为皇族的代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三父

  • 卯里孩王

    见“毛里孩王”(360页)。

  • 高氏夫人

    元末云南大理总管※段功嫡妻、白族女诗人。出身于大理旧贵族高氏。知书识理,工诗文。早年助段功治理大理。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万胜(明二)率红巾军攻入云南,段功奉梁王召请,率大理军出击红巾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