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

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未期形成的军事组织,后为女真社会军事、行政、生产合一的社会基层单位。一作明安穆昆。女真语“猛安”,意为千夫长;“谋克”,意为百夫长。习称猛安为千户,谋克为百户。女真族在由氏族制度向国家组织过渡时期,有战各部首领率民以行,按所统人数多寡,称猛安或谋克。辽天庆四年(宋政和四年,1114),阿骨打起兵攻克辽宁江州(治今吉林扶余县东南小城子古城),还师后,定300户为1谋克,10谋克为1猛安。此后,逐渐由单纯军事组织兼有行政、生产职能,且有过分等级及户数增减之变化。皇统五年(1145,一作天眷三年,即1140),金熙宗分其为上中下3等,宗室为上余次之。天德二年(1150),海陵王削上中下之名,只称“诸猛安谋克”。大定十五年(1175),以谋克内户数增多,世宗再定每谋克不过300户,7至10谋克为1猛安。史载大定二十三年,女真人共有猛安202,谋克1878。金宣宗南迁后,元光年间(1222—1223)招义军,以30人为1谋克,5谋克为1猛安。后甚至以25人为谋克,4谋克为猛安,使每谋克除旗鼓、司火者外,能战斗者只18人。女真人在发展初期,对归附降人也用猛安谋克授其首领,以统其众,户数无定制。时有汉人、渤海、契丹、奚等猛安若干。待势力寝盛,金太宗于天会年间(1123—1135)以“恐风俗揉杂”为名,停止此制。皇统五年,金熙宗又进而罢辽东汉人、渤海人猛安谋克承袭之制,夺其兵权归女真人。大定(1161—1189)初,金世宗再以契丹人在海陵王时不愿出征和反叛为由,裁契丹猛安谋克,以其户分隶女真诸猛安谋克。奚族的猛安谋克也被同时废除。此后,它成为纯女真人的社会组织。猛安谋克户在金代受到种种特殊照顾。作为军事组织,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设万户,万户之上有都统(天德三年省万户,军帅直隶都统。时亦称军帅为猛安,而猛安则称亲管猛安);谋克之副曰蒲里衍(一作蒲辇、佛宁,女真语50户或50夫长之意)。首领初只训练士兵,指挥作战,后还负责劝课农桑,组织和监督生产,金熙宗后完全成了“三合一”的社会组织。它对促进女真社会发展,巩固女真族的统一,加强军事力量,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女真贵族入主中原,把它搬到中原地区,则变成了阻碍社会发展,束缚女真人前进和实行民族压迫的工具。

猜你喜欢

  • 多罗郡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三等之称。多罗,沿用满语,郡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两合而定此名。册封郡王,授镀金银册,以为延后。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定郡王一子

  • 哄摆子

    旧时布依族民间巫术。亦称“丢摆子”。流行于贵州南盘江、北盘江流域。是时,由于人民生活贫困,缺乏医药卫生条件,疟疾病(俗称“打摆子”)极为流行,尤以幼童被感染者为多。布依族民间相传疟疾为“摆子鬼作崇”,

  • 陆吉迈

    清代云南泸水县秤戛区反封建土司的群众首领。双奎地托底人。傈僳族。十九世纪末,因不堪土司压迫,组织群众起义,提出“不抢老百姓,专抢有钱人,打到皇帝门口去”,“杀官安民”等口号,拥众300余人,攻入秤戛土

  • 山胡

    即“稽胡”(2512页)。

  • 噶盖

    ?—1600满族将领,满文创制者之一。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呼纳赫(今无考)之地,隶满洲镶黄旗。被努尔哈赤封为十扎尔固齐(蒙语,意为判事官)之一,位仅次于费英东。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闰十一月,与额亦

  • 黑山头古城遗址

    蒙元时代古城。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南临根河,北倚得尔布尔河,地势险要,可攻可守,是古代扼守草原北方的门户,进出草原的咽喉。19世纪以后曾发掘出许多珍贵历史文物。解放后,根据大量史料印证,

  • 石卜

    珞巴族巴达姆等部落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凡在集体捕鱼时,先要卜卦,判定有所收获时,才统一行动前去渔区。届时在巫师主持下,先取32粒石子,随意分成三堆排成一字,然后每次在各堆取出两

  • 乞脱乞迪尔爱脱

    见“切脱恰特尔” (190页)。

  • 中行说

    西汉时匈奴谋臣。燕人。原为汉朝宦者。汉文帝六年(前174),匈奴老上单于初立,汉帝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单于为阏氏(单于妻)。使其伴送公主,初不奉命,强之乃行。至后降于匈奴,不归,受单于宠信。屡教单于勿变胡

  • 万佛峡

    见“榆林窟”(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