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宽

王宽

1848—1919

近代中国回族教育家,伊斯兰教学者。字浩然,经名阿布杜·拉合曼。新疆穆斯林称之为“白十”阿訇(即五阿訇)。北京人。回族。出身于宗教世家。年青时即博览伊斯兰教经典,精通阿拉伯文和《古兰经》。热心于经学教育。辛亥革命前夕,受资产阶级新思潮影响,欲通过提倡文化,改革经堂教育,振兴回回民族。1905年率弟子赴中近东各国考察教育,聘请外国专家来京讲学。1907年在北京牛街创办回文师范学堂;改良教法,增订课文,经学中兼习汉文和科学,以普及教育,造就师资。在回民教育家马邻翼的支持下,1908年又在牛街清真寺后院,创办京师公立清真第一两等学堂,并于城郊分设四所小学。1912年又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国回教俱进会”,自任副会长、会长。同年,曾在会内欢迎孙中山,表示支持革命。1913年,亲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发起组织“中国回教俱进会”分会。还先后于上海、南京、开封等地任教长。1914年前后,在牛街创办第一家回民工厂“普慈工厂”。时遇甘肃部督升允指使提督马安良出兵“勤王”。王宽即奉临时政府命争取马安良反正。一度参加袁世凯的“筹安会”。袁倒台后,又支持孙中山北伐。1919年3月10日病逝于北京。

猜你喜欢

  • 光哨车

    民国初期撒拉族交通工具。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系由外地引进的一种畜力木车(亦称大轮木车)。车排、车辕、车轴、车轮均用硬质木料制成。车轮直径1.5米左右,车排狭长,可装货300—40

  • 耍海会

    云南洱海地区白族传统体育盛会。传说南诏时代青年段赤诚与害民的蟒蛇同归于尽后,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三日,洱海沿岸的百姓都要驾船进洱海游玩。特别是八月初八(段赤诚遇难日)这天,村村寨

  • 质孙服

    见“质孙宴”(1467页)。

  • 特林

    古地名。位于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亨滚河(阿姆贡河)口对岸,下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山崖上有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所立《敕修永宁寺记》及《重建永宁寺记》2碑。自立碑处沿江东北

  • 土总管

    官名。①指元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设军民总管府总管。元初在全国设诸路总管府,并延至少数民族地区,称军民总管府,任命当地豪酋为总管,颁给金符,秩从三品,管理本地或本部军民事务。至元七年(1270),元置

  • 木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又称穆佬、木老、姆佬或木老苗。为元明时期“木娄苗”后裔。分布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相邻一带,尤以今罗城县最为集中。明王朝在其地区实行土流合治,推行封建统治,屯田戍兵,垦荒设堡,

  • 张澍

    1776—1847清代考据学家。字百瀹,一字寿谷、时霖,号介侯,又号介白、鸠民。甘肃武威人。乾隆五十一年(1794)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贵州、四川、江西等地知县事。道

  • 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我国自称崩尼、博嘎尔等支系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经初步比较,与景颇、独龙等语言较接近,与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也有密切关系,因未作深入比较,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

  • 格萨尔王传

    藏族蒙族地区民间流传的长篇英雄史诗。最早出现于藏族地区,后流传于蒙古族地区。一般认为产生于11世纪。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经人民群众长期的集体创造,增添修改,最后发展为定型化的书面文学作品。有藏蒙两种文

  • 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

    见“肇州”(24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