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寺土司
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名。清顺治九年(1652),曲翊伸归附清朝,受封安抚使。后随军征藏,升宣慰使。乾隆十七年(1752),第十六世桑郎雍中,受命征杂谷之乱,后从征建昌,寻受命征台湾。1939年,二十三世索代庚参加二十八军征黑水,死于维谷。后民国政府未准承袭。1945年撤废,改编保甲,未改变土地制度,保留其收租权。解放后,其妇为汶川县协商会主任,子为县文教科长。
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名。清顺治九年(1652),曲翊伸归附清朝,受封安抚使。后随军征藏,升宣慰使。乾隆十七年(1752),第十六世桑郎雍中,受命征杂谷之乱,后从征建昌,寻受命征台湾。1939年,二十三世索代庚参加二十八军征黑水,死于维谷。后民国政府未准承袭。1945年撤废,改编保甲,未改变土地制度,保留其收租权。解放后,其妇为汶川县协商会主任,子为县文教科长。
托忒语,音译意,为“冬牧场”,又称“冬窝”。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卫拉特蒙古游牧地区。多设于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之山谷。牧民多于每年九月进入冬牧场,以个体或阿寅勒方式放牧。次年三月离开。
见“完颜宗干”(1155页)。
邓至羌国王。白水羌人。※像舒治之后。即位后,与周邻诸国和好,屡遣使贡献,数受封爵。南齐建元元年(479),高帝以其为持节、平西将军。永明元年(483),拜为使持节、平北(西)将军、西凉州刺史、羌王。北
地见“丹津班珠尔” (379页)。
明代藏区古地名。在今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南境。永乐四年(1406),其地名僧宗巴斡即南歌巴藏卜遣使入贡明室,被授为灌顶国师。次年,永乐帝封其为※护教王,赐金印,诰命。后,其地政教首领依定例入贡,并奉朝命修
“甘州回鹘”的不同音译,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书名。元胡祗遹(1227—1295)撰。26卷。卷1至卷8为赋、诗、诗余,卷9至卷19为文,卷20至24为杂著,卷25至卷26为语录。作者武安(今属河南)人,字绍闻,号紫山,因以名集。初被荐充为员外郎
内蒙古日报社所编的蒙文月刊。1948年4月1日创刊。铅印,16开,内蒙古书店发行。社址在乌兰浩特,为综合性刊物。内容以介绍国内外形势、政治常识和各种科学知识为主,有时事常识、讲究卫生、牧业经济、文学和
见“思的克”(1658页)。
氐族的一支。居于自沮水(今陕西略阳南)经关城(略阳南)至白马戍(今陕西阳平关)一带。南齐建武二年(495),其豪帅杨馥之被齐封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曾一度占领武兴(今陕西略阳县)、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