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策棱

策棱

?—1750

清代蒙古将领。又作策凌。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纳木札勒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率众附清,授三等轻车都尉,居京师,教养于内廷。编所属佐领附察哈尔镶黄旗驻牧。四十五年(1706),尚和硕纯悫公主,封和硕额驸,赐贝子品级。诏携属归牧塔密尔。五十四年(1715),赴推河,随北路军御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五十九年(1720),随振武将军傅尔丹进征,擒宰桑贝坤等。六十年,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封多罗郡王,授副将军,驻阿尔泰。三年(1725),以功,分土谢图汗部西境19旗,自为一部,称赛音诺颜部,为喀尔喀中路。喀尔喀有四部自此始。五年(1727),与内大臣伯四格等与沙俄使者萨瓦谈判,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九年(1731),随靖边大将军锡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败准军于苏克阿勒达呼。以功晋和硕亲王。旋授喀尔喀大札萨克。十年,屡败准部将小策凌敦多布,以功赐超勇号。继大败准部军于额尔德尼昭(位于鄂尔浑河畔),以功殊,受厚赏,晋固伦额驸。十一年,佩定边左副将军印驻屯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郎图),旋授盟长。乾隆元年(1736),受命统喀尔喀兵驻屯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主持西北边务。五年(1740),与准噶尔议定游牧界。六年,移军驻塔密尔。十五年卒,谥襄。

猜你喜欢

  • 太禧院

    即“太禧宗禋院”(275页)。

  • 生黎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歧视的称谓。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岭南道·儋州风俗》:“俗呼山岭为黎,人居其间,号曰生黎”。《广东通志》云:“(琼州)有夷人,无城郭,殊异居,非译言难辩其言,不知礼法,……号曰生黎。巢居

  • 耶律只没

    辽皇子、文学家。名又记作长没、质睦。字和鲁堇。契丹族。为辽世宗※耶律阮弟三子,景宗※耶律贤弟。史载其智敏好学,通契丹字、汉字。善诗,作有《移芍药诗》、《放鹤诗》等,今皆不传。穆宗时,应历十九年(969

  • 西平郡王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吐谷浑为唐将李靖所败,国都伏俟城(今青海铁卜卡古城)陷,降唐,太宗封吐谷浑王慕容顺为西平郡王。

  • 巴牙喇壮大

    满语音译。“巴牙喇”意为“护军”;“壮大”亦作“壮达”等,意为“十人首领”。清初巴牙喇营所设什长。后金天命(1616—1626)初,每10名巴牙喇之中选1人立为额真,给旗一面,因称小旗额真。后随八旗官

  • 伊勒图

    ?—1785清朝大臣。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初,以世管佐领授三等侍卫,累迁至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相继驻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噶尔(今喀什)诸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伊犁参赞大臣,旋调喀什噶尔

  • 左能寨长官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隶临安府思陀长官司。今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其地有左能山,故名。明洪武(1368—1398)中,哈尼人吴蚌颇率众开辟荒地,众推为长,后调御安南有功,以所开辟地为一甸,授副长官司

  • 舜化

    即“舜化贞”(2262页)。

  • 掺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 干越

    古族名、古国名。古代越族一支。《汉书·货殖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干越,南方越别名也”。分布在荆楚和吴越之间的滨湖地区,即今之安徽、江西及江苏比邻地带。西周时已与中原华夏族有密切往来,并建立方国。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