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尾部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部落联盟组成时有8部,纳尾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735年被推举为汗)二十部中之※乌隗部和※捏剌部即由此部发展而来。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部落联盟组成时有8部,纳尾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735年被推举为汗)二十部中之※乌隗部和※捏剌部即由此部发展而来。
见“壮戏”(887页)。
珞巴族迦龙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悬吊鸡蛋”。旧时神判名称之一。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谕地方。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各自拿出同等数量的牛,交给村落首领,并到特定的房子举行神判。届时,在房梁上吊一鸡蛋,巫师念咒后,
金、元村社中的乡级吏役。《金史·食货志》:村社按户口众寡为乡,置里正,以按比户口,催督赋役,劝课农桑。村设主首,助里正禁察非违,下置壮丁,佐主首巡警盗贼。里正,由富民出钱雇募强干有抵保者充之,初供役不
1884—1962彝族民主革命者。字志舟。彝姓纳吉。祖籍四川金阳(今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后迁云南昭通县(今云南昭通市)定居。1911年参加“保路同志军”,10月,在四川宜宾加入援川滇军。1912年
瑶族传统染织工艺品。其法先以木板二片,镂成各种精美花纹,染时用以夹自织白布,把溶蜡灌入其中,而后去板取布,放进蓝色染缸受染,染后煮布去蜡,即呈现精细的斑花,故名。通常又称“蜡染”,其法流传至今。
解放前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地方武装。“车佛南宁澜”系指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佛海(勐海)、南峤(今勐海县之勐遮)、宁江(今云南澜沧和勐海的部分地区)及澜沧。1946年冬,进步民主人士刘昆府(石屏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亦作“浮合马法”,意为“天神”。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认为,遇难呈祥,患病得愈,渔猎丰收等,皆由于天神保佑赐福,故最崇拜天神。有的地区一族供一天神,
“女古”,契丹语,意“金”。是为契丹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南女古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
1617—1669清宗室。满洲正白旗人。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辅国公塔拜之子。崇德二年(1637),参与略朝鲜。四年,袭兄额克亲三等奉国将军爵。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
573—581北周皇帝。579—581年在位。后改名为阐。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曾孙,宣帝※宇文赟长子。建德二年(573)生于东宫。大成元年(579)正月,封鲁王,寻立为皇太子。二月